老年期抑郁症的病因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燕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老年期抑郁症 病因 防治

    抑郁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 [1]。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在已进入老龄化的当今社会,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期抑郁症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年龄大于60岁),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基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行动迟缓以及躯体不适感 [2]。老年期抑郁症较隐匿,常常被躯体性疾病所掩盖,这就要求从事老年病专业的临床医生熟悉掌握其发病特点。下面就近年来对老年期抑郁症的认识阐述如下。

    1   老年期抑郁症的病因

    1.1   躯体因素

    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以前,一些引起记忆与运动障碍的疾病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从而破坏了老人完好的精神状态,因而更易患抑郁症。一些内源性的生物化学因素如脑内的神经递质(5-HT、儿茶酚胺类)与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及性腺等)的改变,也增加了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1.2   社会心理因素

    生活事件,尤其是带有打击性的负性生活事件,常常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而老年期恰恰是严重生活事件的多发年龄。由于离退休老人失去职业,地位下降,同事关系疏远,社会圈子缩小,种种负性影响常使老人不愿接受或接受不了现实,从而发生孤独、抑郁等适应不良的心理改变。加之老年人心理应激能力减弱,内环境稳定性降低,内外因素互相作用,增加了老年抑郁症的发生率。老年期是人生的阶段,部分老人对自己的人生评价往往很消极,常常后悔自责而患老年抑郁症,当然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也影响着老人的幸福感。国内报道,老年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3.2% [3],老年抑郁情绪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与相关的福利保险制度仍在完善之中,这也是老人易患抑郁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   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2.1   情绪低落

    患者心境低落,持续2 w以上,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而影响了社会功能。表现为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感严重,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罪人,退休以后成为家庭的累赘,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感到孤立无助,前途黯淡,严重者产生绝望感,甚至有自杀倾向。

    2.2   躯体症状

    老年抑郁症早期往往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而情绪障碍很容易被家人忽视,直到发现老人有自杀企图时方引起注意送到精神专科就诊。在临床中对其各种躯体诉述的症状,经各方面检查,未能查出任何相应的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脏功能下降及睡眠和觉醒节律紊乱等症状。

    2.3   精神运动性迟滞

    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精神运动受到严重抑制,思维联想困难,病人多数时间处于缄默状态,对提问常不能立即回答,屡问之后才以简短低弱的言语答复,行为迟缓,双目凝视,情感淡漠,呈无欲状态,对外界变化无动于衷,呈现类木僵状态,个别病人可表现为与痴呆类似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但常有较好的定向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无任何神经系统的体征,经抗抑郁药物,随着情感改善,认知功能也恢复正常,此类病人通常被称之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2.4   精神病性症状

    老年抑郁症病人多伴有妄想症状,常见疑病妄想及虚无妄想,患者总觉得自己得了某种病,经多家检查均未查出,整日焦虑不安。其次为贫穷妄想、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这类妄想一般同他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活的态度有关联,在情感障碍的基础上产生继发妄想。

    2.5   自杀倾向

    老年抑郁症自杀的危险性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据报道老年期有55%的病例在抑郁状态下自杀,自杀往往发生在伴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而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孤独、抑郁、激越、疑病症状等。老年抑郁症的自杀问题需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3   老年期抑郁症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有3大类,第1类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第2类为三环抗抑郁制剂,第3类为非三环类抗抑郁制剂。

    3.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MAOI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诞生的第1代抗抑郁药,代表药为苯乙肼、苯丙胺、吗氯贝胺等,该类药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MAO),使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降解作用减少,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该类药疗效比较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直立性低血压、多汗、腱反射亢进、震颤、无力、皮疹等,因而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该类药与多种药物、食物有相互作用,不能与拟肾上腺素类药物联用,服药期间也不能食用含酪胺的食品,如奶油、干酪,啤酒等,也不能同时合并应用其他抗抑郁药物,否则易引起高血压危象。

    3.1.2   三环类抗抑郁制剂(TCA)   TCA是上世纪70年代开发和应用的第二代抗抑郁药,该类药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阻止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对已释放的NE再摄取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代表药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TCA对抑郁症有肯定的疗效,但起效时间较慢,一般1 w~2 w开始起效,2 w~3 w达最佳疗效,若4 w~6 w无效,则可判定此药对该患者无效,考虑换用其他抗抑郁药。此类药不良反应较多,如口干、便秘、视线模糊、排尿困难、心动过速、无力、头晕、心脏传导阻滞等,而且不良反应先于疗效出现。因此,在治疗开始前要反复告诫病人,一定要坚持服药,一段时间后才能发挥疗效,否则大多数病人服用2 d~3 d后因感觉无效,同时不良反应明显而停药,使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

    3.1.3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  本类药为新一代抗抑郁药,代表药有氟西汀、舍曲林、万拉法新等。该类药可通过抑制5-HT的回收,增加5-HT浓度而发挥药理作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大多数患者都可耐受。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轻度体位性低血压、头晕、乏力、反射性心动过速等症状,极少数病人可出现口干、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烦躁、焦虑等症状,但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或通过减药而消除。

    3.2   社会心理治疗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推荐使用社会心理治疗,因为这个群体易受不良事件的影响,这些是用药物无法解决的。而心理治疗则是全方位的,应以谈心方式教会病人提高自我心理防卫能力,帮助病人对不愉快情绪采取淡化、遗忘等进行疏泄。也可指导正确的锻炼方式,如练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体质,增加自信心。社会和家庭也要关心和爱护老年群体,关心他们的渴望和要求。对老年人不仅在生活上关照,而且要提倡精神上的赡养,对他们要做到人格尊重,满足其对自尊的需求,多一点儿问候,抵消一些空虚和孤独。

    在步入老年后,老年人也要学会自我调节,预防老年期抑郁症。首先保持良好心态,以宽容的态度正视现实,将生活重心转向维护身心健康;其次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和疏导消极情绪,以重新获得心理平衡;最后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在交往中争取社会、亲友、邻里的支持和关怀,减少陌生感与孤独感。

    4   结   语

    一般来说,老年期抑郁症发病期比青壮年要长,间歇期较短,有的呈迁延病程,预后较差。老年期抑郁症已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对老年患者进行安抚与治疗意义重大,全社会都有责任与义务来正确应对。我们在对医疗专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希望从每个家庭做起,共同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生活质量。

【】
  [1]龚绍麟. 抑郁症[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史振亚. 老年期抑郁症[J]. 家庭科技,2006(3):38.

[3]辜胜阻,郭晋武,李琼. 老年人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比较研究[J]. 老年学杂志,1989,9(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