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痤疮面部分区与五脏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痤疮面部分布与五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840例青年学生,将面部分为五区,收集其临床症状及面部资料,确定辨证要素。[结果]寻常痤疮面部皮损,以左右两区分布为主者占最大比例;五脏辨证中,病位在肝所占比例最大,在肾次之;面部皮损分布以左右为主者病位多在肝,其次在肺,以下部为主者病位多在肾,以中部为主者病位多在脾,以上部为主者病位多在心。[结论]面部分区与五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作为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
【关键词】 痤疮 面部分区 五脏 藏象学说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ra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ne Vulgaris’ distributions in face and the Wu Zang Organs.[Methods] Studying 840 young students through epidemiology researches,dividing the face five distributions,collecting their clinic symptoms and face data,and confirming syndrome differing factors.[Result] 1.Bot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re possessed of the majority in the locations of Acne Vulgaris’ skin rushs;2.Liver and kidney are possessed of the majority in the locations of the disease in Five Zang Organs;3.Bot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re the reflecting area of liver and lungs,the lower part is the reflecting area of kidney,the middle part is the reflecting area of spleen,the upper part is the reflecting area of heart.[Conclusion] There is a one to one relationship between skin rushs’ distribution and certain Zang organ,which will be one of syndromes differentiating impersonal references.
Key words:Acne Vulgaris;distribution in face;five organs;Viscera Picture Doctrine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AV)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此时男女青年生机旺盛、相火易动、痤疮易生,诚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云:“年少气充,面生皰疮。”[1]我们通过对相关的回顾发现,痤疮主要是由于热、湿、痰、瘀所致,所以历代学者多从清热、利湿、化痰、散瘀等方面着手。然而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疗效,因此,我们从“整体观念”的角度来思考痤疮的病因病机,辨皮损、识皮部,寻求痤疮面部分布与五脏的相关性,希望能为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痤疮提供基础研究。
1 研究对象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2004年8月至9月整体随机抽取闽南地区青年学生(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840人,其中男492人,女348人,年龄在15~20岁之间。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粉刺)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痤疮” 的诊断标准: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2 研究方法
2.1 辨证方法
设计统一科研调查表,为每一例观察对象建立档案。在四诊基础上,按中医方法进行辨证,为了使辨证更具客观性,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我们参照“600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3],以各辨证要素积分和阈值法确定五脏辨证病位。
2.2 面部分区
以两瞳孔连线、鼻下缘为横线,将面部分为上、中、下3区;再沿两瞳孔纵向将中部分为3区,共将面部分为上、中、下、左、右5区。采用Nikon Coolpix5000数码相机采集观察对象面部资料。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描述性统计用比和率表示,显著性检验用x2检验,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积距相关分析(Pearson)。
3 研究结果
发放及回收问卷840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840人中痤疮患者730人。为便于统计,我们把例数较少、辨证病位不属于五脏和无证可辨者归入“其它”一组;同时在调查中发现,面部痤疮皮损分布具有对称性,少见左颊或右颊单独出现者,故在统计中将左、右两区域合并。寻常痤疮面部分布中,以左右两区分布为主者占最大比例。五脏辨证中,病位在肝所占比例最大,在肾次之。面部分区与五脏之间经Pearson检验, P<0.01,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面部分布以左右为主者辨证病位多在肝,其次在肺;面部分布以下部为主者辨证病位多在肾;面部分布以中部为主者辨证病位多在脾;面部分布以上部为主者辨证病位多在心。详见表1。表1 面部分区与五脏辨证病位关系的比较[例(略)]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体?窍?华五个系统,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五个系统之间,又以经络为联系通道,以气血津液为信息物质而联系在一起。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观察体表相对独立的变化,就能测知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情况。纪立金通过对内经五行学说的研究,提出了人体空间五脏概念[4],认为人面南而立,肝为东木在左,心为南火在上,肺为西金在右,肾为北水在下,脾为中土在中央;而五脏气的运行变化是以五行阴阳的变化来说明的,因此肝升于左,心旺于上,肺降于右,肾藏于下,脾居中央。
色部[5],是指五脏六腑和形体肢节的生理病理状况反映于面部的特定色诊部位,如《素问·刺热》,“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广雅·释亲》:“颜,额也。”)阐明了诊断内脏热病观察面色的规律。不但热病如此,许多疾病亦可以此为诊断依据之一。刘玉梅[6]认为痤疮的发生与相学有关:额头属火,代表心脏、血液系统强弱;鼻属土,代表胃部功能强弱;左右颧部属金木,代表肺与肝功能强弱;口唇周围及下巴属水,代表肾与子宫强弱,这其实也是颜面五脏色部的运用形式。余方[8]对颜面五脏色部进行了补充,她通过对80例痤疮患者的观察,认为五脏在面部均有其相关部位,而痤疮的面部分布,往往以某一部为主向周围扩散,各脏的相关部位,均可为主要发病区,说明痤疮与五脏皆有关联。痤疮的辨证分型,当是五脏皆有其相应证型,且可以五脏在面部的相关部位作为分型依据之一,并且在辨证分型时,将痤疮的主要发病区按额心、鼻脾、颏肾、左颊肝、右颊肺分属各型。
有鉴于此,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面部五脏分区的统计,结果显示,痤疮面部分布与五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面部分布以左右为主者辨证病位多在肝,其次在肺;面部分布以下部为主者辨证病位多在肾;面部分布以中部为主者辨证病位多在脾;面部分布以上部为主者辨证病位多在心。由于多数痤疮患者的全身症状比较轻微,回顾相关我们也发现,其辨证分型杂乱,中医的诊断缺乏客观化标准,易使临床医生感到无从着手。我们本次调查从痤疮面部分区与五脏的关系入手,而且证实二者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将会为今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客观化研究打下基础。
【文献】
[1]梅全喜,郝近大,冉懋雄,等.《抱扑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三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89.
[3]朱文锋.中医主证鉴别诊疗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316?331.
[4] 纪立金.中医脾脏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83.
[5]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
[6]刘玉梅.怎样防治青年痤疮及特殊痤疮[J].中国化妆品:专业版,1994,(12):16.
[7]余方.80例痤疮的中医分型与治疗.广西中医药[J],1995,18(4):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