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宣教对老年人牙周健康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卫生宣教对老年人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牙周病科初诊40例,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每次复诊进行牙周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只在初诊时进行口腔牙周宣教,检查其初诊、1个月后复诊、6个月复诊的牙周指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1个月后复诊时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6个月后复诊时PLI、GI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于老年人牙周病患者在过程中有必要重复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加强其日常茵斑控制意识以达到维护牙周病长期治疗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口腔卫生宣教 牙周病 老年人 PLI GI
牙周病是由于细菌引起的牙龈和牙周组织病变,如果不予治疗则导致牙槽骨吸收直至牙齿松动脱落。在牙周病的治疗中基础治疗是第一步。而口腔卫生宣教是牙周病基础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牙周病的病因、口腔卫生的意义和菌斑控制实施技术,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可以维持牙周治疗的长期治疗效果[1]。本研究治疗过程中反复强化的口腔卫生宣教,在病人初诊和每次复诊中都给予强调口腔卫生保持的重要性,通过检测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以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对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牙周科初诊患者40例,年龄60~75岁,平均63.4岁,其中女20例,男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女10例,男10例,试验组平均年龄62.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4.3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P>0.05)。选入标准:(1)轻中度牙周病患者;(2)试验前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3)无全身性疾病;(4)能够按时复诊。
患者初诊检查牙周状况,然后结合口腔卫生宣教,内容包括每日3次刷牙,每次刷牙5min及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求对照组初诊后1周复诊进行龈下洁治,初诊后1个月、6个月复诊检查牙周病变恢复情况。试验组每周复诊一次,复诊时强调口腔卫生宣教,并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根据牙周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个体化的牙周维护建议,但是不做治疗;对照组只是初诊进行口腔卫生宣教。两组分别于初诊时、初诊后1周、初诊后1个月和半年时由牙周病专业同一医师检查牙周状况。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检测标准见《口腔内》[1]。用SPSS 11.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口腔宣教内容:(1)一般人可能认为洁牙不好的误区;(2)正确认识洁牙及洁牙后的疼痛酸胀不适;(3)洁牙在牙周治疗的地位及作用;(4)口腔卫生的维护在牙周治疗中的意义及如何保持口腔卫生;(5)正确使用牙线及牙间隙刷。
2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PLI和G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6个月后复诊时两组间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G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6个月后复诊时两组间PLI和GI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两组患者PLI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GI的比较
3 讨论
牙周效果的取得,是术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结果,一般在治疗已得到效果之后,临床上的患者就诊时常伴有刷牙出血及口腔有明显异味,有些患者自身护理的意识开始淡薄,菌斑控制也放松了,大大增加了疾病复发的机会。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牙龈的退缩,洁牙的过程中、洁牙后常有牙的酸胀疼痛不适,有的甚至需要行根管治疗。报道[1],国人的牙周病发病率极高。由此可见患者本身对牙周病不重视,如果术者和患者能继续保持联系,共同加强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就能获得长久的疗效。因此本文探讨了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对老年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
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初诊时两组患者之间的口腔PLI和G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基线相同,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周和1个月复诊时两组之间的PLI和G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是由于初诊时给予了龈上洁治,并且两组均常规给予了口腔卫生宣教,此时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还都比较深刻,故而1周后和1个月后复诊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口腔卫生无明显差异。而6个月后复诊时两组之间PLI和GI差异较大,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长期口腔卫生保持能力。这可能由于治疗过程中医生反复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及其刷牙方法,提高了患者对口腔卫生重要性的进一步认知和对正确刷牙方法更好的掌握。由此可以看出初诊和复诊中反复的口腔卫生宣教对于牙周炎患者治疗后长期效果的维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牙周医生应以有效的方式向患者介绍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告知牙周基础洁治的作用及可能并发症,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及间隙刷的应用,并在复诊过程中,进行牙周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给患者重复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强化患者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口腔卫生环境,维护牙周健康。
【文献】
1 史俊南.口腔内,第2版.北京:高等出版社,2004,48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