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经验
【摘要】 何裕民教授认为外治法肿瘤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就近透邪,即在病灶的局部用药以缓解症状。他常用的外治法主要有:外敷法、含漱法、熏洗法、灌肠法、泡脚法、食道糊剂吞服。运用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恶性积液等症可有效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 何裕民 中医外治法 名医经验
何裕民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肿瘤,在具体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身心并治等综合调治办法,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肿瘤辨治思路。笔者作为何教授的学生,将何教授外治法治疗肿瘤经验如下。
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机理
何裕民教授在认真总结前人对肿瘤治疗经验的基础上, 吸取了当代医学肿瘤治疗策略与理念,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形成了“中医药内外兼治”的独特方法。何教授认为,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复杂险恶的顽疾,单靠内治一法,似难有重大突破。肿瘤是全身疾病在身体局部的体现,治疗肿瘤,应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给药方法,重视内外兼治,一方面运用内服药进行机体的综合调养,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配合外用药来治疗患者的局部症状,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何裕民教授指出:“据外治之宗《理瀹骈文》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肿瘤中医外治法,可以说是一大类疗法的总称。就我们的习惯,把所有非直接内服经胃肠吸收的中药治法都含盖在外治法之下,除了外敷法、浸泡法、熏洗法等,它实际上还包括了含漱法、熏鼻、枕剂垫头、糊剂食道吞咽、直肠灌药等方法。”外治法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就近透邪,简单概括为在病灶的局部用药以缓解症状。例如:骨转移而有膝关节痛者,可浸泡双下肢及病侧热敷;卵巢癌、直肠癌患者直肠窝有占位的,可灌肠给药;颈淋巴转移而放疗无效者,可局部外敷等。此外,还有引火归原、透皮吸收和经穴传导等方法。总之,方式方法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灵活使用。
外治法的途径和适应症
多年来,何教授积累了丰富的肿瘤中医外治经验,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方法如下。
外敷法 即将干药研成粉末,或加水,或直接将药粉敷于肿块或病变局部的方法。
1、癌性疼痛 癌痛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产生心理压力,而且对病情的控制与治愈极为不利,因此,癌痛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WHO 也把癌痛的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综合规划的重点之一。癌性疼痛较顽固,西药止痛一般采用强效镇痛药,副作用大、易成瘾、治疗时间短为其缺点。癌痛是中药外治法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在体表痛区直接给药,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无内服药的肝脏首过效应。辨证辨病结合配制的外敷中草药制剂对各种癌性疼痛疗效尤其明显,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并持久发挥镇痛作用。临床上可供辨证选用的止痛药物很多,在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清热、散结等诸药之中都有止痛作用,如三棱、马钱子、干蟾皮、阿魏、元胡、血竭等打粉,干敷疼痛局部,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恶性积液 在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等中晚期患者中,胸腹水较常见,且多为血性,利尿剂不能缓解,并可引起低钾等电解质紊乱,具有顽固、量大、反复出现的特点,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腹水患者常感腹胀,喝汤剂很不舒服,中药外治法可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痛苦,并在常规疗法无效的情况下显示一定作用。常用甘遂、大黄、槟榔、大戟等打粉,外敷胸水病变部位、背部肺俞,或脐腹部,可用干敷或干湿敷交替,可较好地缓解胸腹水症状。
3、淋巴结肿 对于一些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用天南星、天葵子、冰片、夏枯草等打粉干敷局部,可起到良好的消肿散结作用。
此外,在恶性肿瘤晚期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腹胀、便秘、癃闭等,亦可采用相应的中药外敷而及时缓解症状,以减轻患者痛苦。
含漱法 即将药物煎汤,常含口内,漱口吐出,并不下咽的方法。主要用于口咽部肿瘤及放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反应,及口腔癌、鼻咽癌患者,考虑到其特殊解剖位置,可不时啜服、漱口、擤鼻或药气熏蒸,使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升高。常用薄荷、佩兰、生甘草等。
熏洗法 即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等方法。乳腺癌根治引起臂肿者,及下肢肿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而引起的下肢肿胀,可用川芎、乳香、没药、车前子、茯苓等煎汤熏洗加浸泡患肢消肿以减轻患者痛苦。
灌肠法 将药物制成药液,借助灌肠器插入病变部位注入药液以疾病的方法。肠癌患者可用蒲公英、川连、红藤、制大黄、皂角刺、山慈菇等煎汤灌肠,使药物通过粘膜透达入里,直接作用于病灶攻邪毒抗癌、止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泡脚法 肿瘤患者伴有高血压,或头部虚汗多或哮喘甚者,用知母、肉桂、桃仁、川芎、川牛膝等煎汤浸泡双腿以引火归源,纳气下行。
食道糊剂吞服 食道癌患者吞咽困难时,用三七粉、硇砂、山豆根、紫草根等研粉后和藕粉吞服,有助于改善食道梗阻症状。
案例举例
病案一 郑×,男,65岁,患有原发性肝癌伴腹水,因为患者年高体弱,加之肝脏质地差,肝功损伤严重,仅靠抽腹水无法缓解症状,病人腹大胀满难忍,脘闷纳呆,不敢饮水,小便短少。求治于何教授,考虑到具体病情,无法内服汤剂,所以先用外敷药(桃仁、红花、甘遂、肉桂、大戟、槟榔,打粉,干湿敷交替,敷于脐腹部)缓解其腹水,两周后腹水明显消退,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恢复,这时再加内服汤药,症情逐渐好转。
病案二 陈×,女,50岁,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之后,因左腋下淋巴结清扫而出现左臂肿胀,不敢活动,并因服用三苯氧胺出现潮红、心烦、出汗等症。何教授根据其具体病情采取了内服汤药加外用熏洗浸泡肿胀左臂的治疗方法(川芎、乳香、没药、川草乌、车前子、茯苓、猪苓、蒲公英),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调理,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左臂肿胀逐渐消退,功能恢复正常。
讨 论
何教授使用外治法用药选方注重辨证论治,如外敷癌痛有寒热之分,外治癌性积液有气血水之辨,粘连有瘀滞之别。若癌痛辨为寒证则选川乌、草乌等热药,若为热痛则用芒硝、冰片等寒药。若癌性积液以气滞为主,则重理气药,若以血瘀为主,则重用活血药,若以水阻为主,则重用利水药。粘连若以瘀为重,则以化瘀为主,若以滞为重,则以理气除滞为主。
在治疗过程中何教授坚持辨证施治的基本法则,综合考虑瘤体与全身症状,因人施治,内服与外治并重,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必要时与西医方法相结合。这样突出肿瘤个性化的治疗,既符合“增悦”原则,减轻病痛,又避免了对肠胃的损伤,外治与内服同用,不影响抑制癌肿的这一治病之本,可有效地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根据何教授上千例的使用经验,此法对于解决许多症状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因为许多中药对肠胃具有刺激,部分有刺激的或可以经皮良好吸收的中药,可以通过外敷给药。例如:三七、乳香、没药等,许多利尿药、止痛药改用透皮吸收后,可避免对胃肠的不良影响,这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护胃为要”原则的具体落实。总之,合理而又创造性地运用外治法,常可获桴鼓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