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二军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肝炎,乙型,慢性;苦参素注射液;中药疗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使患者病情不稳、迁延不愈。抗病毒一直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点,目前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为干扰素α(IFN?α)和拉米呋定,而苦参素注射液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新型中药针剂。2004-01—2006-02,笔者采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慢性乙肝42例,并与西药治疗3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78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33例,女9例;平均年龄26.6岁;病程8个月~16.8年,平均2.8年。对照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平均年龄27.1岁;病程6个月~16.7年,平均2.7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6个月;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于正常值1.5~10倍(6个月内2次),或>200 U/L(12个月内1次);近6个月未接受抗病毒、微循环改善剂、免疫调节剂治疗;不合并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及严重并发症;非妊娠及哺乳期;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失代偿肝硬化、肝癌。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基本护肝治疗。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628)2粒,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C片0.1 g,每日3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3片,每日3次口服;甘利欣3粒,每日3次口服;门冬氨酸钾镁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1.3.2  治疗组  ①苦参素注射液(商品名天晴复欣,连云港天晴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10756)6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②自拟中药汤剂,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15 g,黄芪15~30 g,白术9~15 g,茯苓15 g,虎杖15 g,赤芍药15 g,柴胡9 g,五味子6 g。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1.3.3  疗程  2组均4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4  疗效标准[1]  显效:ALT恢复正常,HBV-DNA、HBeAg、HBsAg均转阴;有效:ALT恢复正常,HBV-DNA和HBeAg转阴,但HBsAg仍阳性;无效:ALT、HBV-DNA、HBeAg、HBsAg与治疗前无改变。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后肝功能及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肝功能及HBV?M变化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静脉滴注苦参素注射液后,部分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经热敷后改善。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血、尿常规和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均无异常。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乙肝属中医学胁痛、黄疸等范畴。多因脾湿内郁复感湿热疫邪所致。由平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或嗜饮酒,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热郁血瘀,日久损及肝、肾。故慢性乙肝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脾、肾亏虚为本,气滞、湿浊、瘀血为标。故治宜益气养阴,活血理气,清热利湿。自拟中药方中黄芪、白术、茯苓、五味子益气养阴,培本固元;虎杖清热利湿;柴胡理气;赤芍药活血行气化瘀;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化湿、活血之功。
   
  《本草纲目》记载苦参苦寒,无毒,主心腹结气,疒徵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具有补中明目、养肝利胆、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等作用。氧化苦参碱是从苦参中提取的生物碱,有防止肝纤维化、阻止肝细胞凋亡、稳定细胞膜、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及调控免疫等作用[2]。苦参碱被人体巨噬细胞吞噬后,将受体淋巴细胞激活并带上供体淋巴细胞、抗HBV的信息mRNA和产生特异性抗体,中和或抑制HBV的复制,同时亦能诱发白细胞释放干扰素抑制HBV复制[3]。实验证实,一般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中药对HBV、HBsAg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健脾扶正药物可使HBsAg、HBeAg、HBV-DNA聚合酶下降或转阴[4]。临床实践表明,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乙肝,既能体现中医学辨证论证的精髓,又符合药理、病理等方面的研究结论,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 蔡雄,王国俊,瞿瑶,等.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18(1):47-49

  [3] 胡瑾华,张玲霞,朱克顺,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表达FasL蛋白、mRNA及Fas的实验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1):18-20

  [4] 郑敏,陈鸿珊.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8,29(9):63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