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树民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名医经验;姜树民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GERD的发病率将与西方国家一样不断增长[1]。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有的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有的酷似心绞痛或哮喘、咽喉炎等,以致较长时间内不易被确诊,因此得不到有效的。姜树民(1957-),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急诊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从医20余载,熟读经典,博采众长,精研脾胃病证之治疗。笔者有幸拜姜树民教授为师并随诊于左右,受益甚丰,现将姜教授治疗GERD之经验略述于下。
1 病因病机
GERD为西医病名,中医学并无相应的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当属中医学吐酸、嘈杂、噎膈、梅核气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首先提出了吐酸属于火、热的主要病机。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指出:“妇人嘈杂,此脾胃郁火。”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云:“气逆冲上,火气炎上故也。”进一步论述了本病为胃火上逆之证。医学认为,抗反流屏障功能失调是GERD的根本机制,此外,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反流物的质和量、食管内反流物清除障碍、食管局部黏膜防御能力下降、胃排空障碍、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等也可导致GERD的发生[2]。姜教授于多年临床经验中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为其主要病机,并常由情志、饮食及季节变化等因素所诱发。此外,长期留置胃管,食管损伤或食管、胃手术,胆石症等均可引起GERD。
1.1 饮食不节
嗜食辛辣厚味,或嗜烟酒,可直接损伤食道、脾、胃,脾胃运化无力,升降失司,气机上逆而发病。
1.2 情志失调
忧思伤脾,水湿失运,滋生痰浊;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液运行不畅,久而成瘀,痰瘀互结阻于食道、胃脘,而致吞咽不顺,甚至噎塞不利。
1.3 外感六淫
六淫邪气循咽而入,扰动胃腑,致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发病。
2 辨证分型
GERD临床胃内、食道反流现象,这些反流液体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由于反流液体的长期刺激,形成了对胃食道黏膜频繁浸润,造成局部黏膜的损伤。然而,部分病例在胃镜下观察,其胃黏膜并未出现炎性改变。这可能与患者主观感受、个体差异、耐受程度及病程长短、病变程度有关。姜教授根据患者体质差异、临床表现、舌苔脉象,将GERD分为肝气犯胃型、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痰瘀互结型、脾胃虚寒型[3]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柴胡、竹茹、川楝子、延胡索、浙贝母。若泛酸症状严重者,可加海螵蛸、煅瓦楞子;中焦气滞可加白豆蔻、砂仁、厚朴、熟槟榔;嗳气甚加苏梗、佛手;气虚症状明显者加黄芪;郁热明显加蒲公英、连翘。
2.1 肝气犯胃型
证见:胃中嘈杂,恶心吞酸,善太息,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每因情志刺激而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药物组成:柴胡15 g,茵陈30 g,白豆蔻15 g,砂仁15 g,熟槟榔20 g,茯苓10 g,熟薏苡仁30 g,黄芪10 g, 蒲公英20 g,连翘20 g。若气滞严重者可酌情加水红花子;若疼痛可加延胡索、川楝子等;若伴两胁刺痛可加姜黄、郁金等。
2.2 肝胃郁热型
证见:胸骨后闷热疼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泛酸,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和胃降逆。药物组成:延胡索20 g,浙贝母10 g,柴胡15 g,川楝子20 g,蒲公英20 g,连翘20 g,苦参10 g,茵陈30 g,黄连10 g,白豆蔻15 g,砂仁15 g,厚朴10 g。若烦躁不得眠加合欢皮、远志等;小便赤加茯苓等;大便秘结加瓜蒌、杏仁。
2.3 胃阴不足型
证见:吞咽干涩难下,嘈杂时作时止,口淡无味,形体消瘦,体倦无力,大便干结,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治宜养阴和胃,清解余热。药物组成:黄芪10 g,白及20 g,熟薏苡仁30 g,石斛10 g,知母10 g,川楝子15 g,延胡索10 g,柴胡15 g,茯苓20 g,苦参10 g,瓜蒌15 g,杏仁15 g。胃寒盛佐以干姜、吴茱萸等;纳呆甚加鸡内金、神曲等。
2.4 痰瘀互结型
证见:泛吐痰涎,吞咽梗噎,胸膈疼痛持续不解,口干不欲饮,舌质黯或有瘀斑,或舌下静脉怒张,脉涩不畅。治宜化痰行瘀,温胃降逆。药物组成:丹参10 g,当归10 g,半夏15 g,陈皮15 g,黄芪10 g,白豆蔻15 g,砂仁15 g,紫苏10 g,莱菔子10 g,熟槟榔20 g,熟薏苡仁30 g。痰湿甚可加昆布、海藻等;气滞血瘀甚可酌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痛甚酌情加生蒲黄、五灵脂。
2.5 脾胃虚寒型
证见:泛吐清水,畏寒肢冷,神疲气短,纳差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和胃。药物组成:黄芪10 g,白及15 g,太子参10 g,山药15 g,莲子肉15 g,砂仁10 g,白豆蔻10 g,黄精10 g,熟薏苡仁30 g,茯苓10 g,浙贝母10 g,苦参10 g,牡蛎30 g。
GERD有食管狭窄、出血和穿孔及Barrett食管三个并发症,临证需引起注意,必要时行外科手术,切勿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3 结 语
姜教授认为,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改变很大,营养不均衡现象甚多,而且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易造成精神紧张,心情抑郁,久则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病。故姜教授倡导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对预防及治疗GERD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治疗GERD的过程中,姜教授特别注意顾护胃气,在用药配伍方面常以柴胡、半夏、紫苏、黄芩、竹茹之属辛开苦降以保胃气。姜教授强调治疗胃疾,当先顺承胃气,并将此法应用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中,提出于MODS不同阶段应用保胃、护胃、益胃之法,并于多年临床实践中收到佳效。
【】
[1]叶任高,陆再英.内[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9-373
[2]魏良洲.胃食管反流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9
[3]汶明琦,王捷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证初探[J].中医杂志,2005,46(4):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