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窝囊肿的高频超声诊断及分型
作者:夏芸 陈炜 张亚 温鹏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PFC)的诊断价值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诊断的36例45个PFC的声像图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根据超声显像囊肿与深部膝关节腔的关系,将本组分为两型。Ⅰ型:单纯滑囊囊肿型27个,囊肿独立存在于腘窝组织间,与关节腔无关联;Ⅱ型:膝关节后疝型18个,囊肿与关节腔相通。结论:超声对本病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而且能够确切分型,其分型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方法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
【关键词】 腘窝囊肿 高频超声 超声分型
回顾分析我室2005年3月~2007年12月用高频超声诊断腘窝囊肿(popliteal fossa cyst PFC)36例,依据超声显像囊肿与膝关节腔关系,并与手术对照,作初步的超声分型,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PFC的诊断价值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PFC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治疗患者,男17例,女19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7岁;就诊原因:感患侧腘窝肿胀不适15例;有明显外伤史并患肢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4例;病人偶然发现腘窝无痛性肿物11例(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检查下肢血管时超声偶然发现6例。本组中肥胖者12人(成年女性);合并膝关节内翻畸形2人,膝骨性关节炎10人,滑膜软骨瘤2人。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应用IMAGE-HX及LOGIQ-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变频探头,频率:5.0~10.0MHz,对较大囊肿或肥胖的患者转用3.5MHz探头,以便显示全貌及测量囊肿。受检查者多取俯卧位,个别可采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腘窝部,发现病变后行多切面直接扫查,注意探测囊肿的形态大小,囊壁及囊腔内的回声,重点观察囊肿与膝关节腔及周围血管、肌腱和软组织的关系。
2 结果
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100%,36例患者超声检查出45个PFC,单侧29例,双侧8例,其中左侧26例,右侧19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超声诊断、定位。囊肿大小范围:最大的108×59×38mm,最小的17×12×9mm。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为囊性包块,病理所见:囊肿境界清楚,囊内含黏液样液体,囊壁厚薄不一。光镜见纤维组织构成的囊壁,囊壁内面衬覆滑膜细胞,囊壁结缔组织可有玻璃样变,10例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偶见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
声像图表现为:在腘窝区内,腓肠肌与半膜肌之间探及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楚,有囊壁,多数PFC形态规则,为椭圆形,囊壁较薄,光滑,囊内透声良好;少数PFC形态不规则,有5个囊壁毛糙,增厚呈绒毛状,有8个囊内透声轻度混浊,可见细小密集光点漂浮(其中有3个囊内见强回声光点光斑,大小2~3mm,后方伴声影),有6个囊内可见光带分隔为多房,有18个囊肿可见清晰显示一细颈样管状液区通向关节腔。
根据超声显像囊肿与膝关节腔的关系,将本组45个PFC分为两型,所作分型全部与手术结果相符;Ⅰ型:单纯滑囊囊肿型27个,囊肿独立存在于腘窝软组织间,与深部关节腔无关联。形态大多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囊内透声轻度混浊或有分隔光带。Ⅱ型:膝关节后疝型18个,此型基底部与关节腔之间有一“蒂状“管道结构相连通,囊蒂宽窄不同,形态多不规则,呈窘伞状,加压形态改变,囊蒂变宽,多见于肥胖患者,尤其多见于合并膝关节疾病者。行CDFI检查:均未见血流信号显示。
3 讨论
腘窝囊肿是泛指腘窝内滑囊炎,腘窝内的骨液囊很多,腘窝囊肿半数以上位于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也称Baker囊肿。本病的原因不十分明确,一般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1]。前者多认为与腘窝囊肿继发于膝关节病变,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病变、类风湿关节炎等。因老年性病变或长期体位不当,反复持续的压迫,使关节囊受到过分的摩擦,滑囊壁发生炎症反应,囊壁水肿,肥厚或纤维化,滑膜增生,滑液分泌增多,使滑囊增大,关节囊出现积液,关节内液体经关节与滑囊间的孔隙溢出形成囊肿。另一种为原发性的,系膨胀的滑囊,起源于关节腔,而关节腔本身无其他病变,多发生于儿童的腘窝囊肿[2]。临床表现为腘窝可触及一囊性包块,可活动。
本资料显示,80.6%(29/36)的PFC为单侧发病,40%(18/45)的PFC显示与关节腔相通。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从病上分析,囊壁为纤维组织与腱鞘相连者实为腱鞘囊肿,囊壁为滑膜组织与关节相通者实为关节疝,后者多了。从声像图显示,本组有5个囊壁毛糙,增厚呈绒毛状,有8个囊内可见细小密集光点漂浮(其中有3个囊内见强回声光点光斑,后方伴声影),有6个囊内可见光带分隔为多房,从手术和病理结果看是囊内黏液变性或玻璃样变,蛋白渗出,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所致。腘窝肿囊初期症状仅有腘窝不适或胀感。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受限,触摸时有一软硬不一的包块且有波动感,无明显的压痛。少数囊肿施加压力时包块可缩小,这是由于囊液与关节腔相通,挤压时使囊内的液体流入膝关节腔所致。
超声分型,本组资料显示:两型间存在的主要区别是囊肿与膝关节腔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恰为超声显像能够清晰显示,即1型27个PFC独立存在于腘窝软组织间,与深部膝关节腔不相通;2型18个PFC基底部有一“蒂状”管道结构通向深部关节腔,此亦为本型特征性声像表现。以上声像表现充分表明超声显像与解剖结构的统一性。本组资料还显示:不仅超声对PFC诊断准确无误,分型诊断也很确切,因此认为超声对本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也表明了超声分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分型诊断的最大临床意义在于:针
对不同类型的囊肿采取不同的方法。对PFC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两种。2型PFC手术是必要的,但2型手术后易复发,尤其是囊蒂相对宽阔者,术前应用超声测量囊蒂宽度,提示在手术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低复发率。而对于1型PFC则没有必要手术,因穿刺抽液后注入药物的方法疗效已十分肯定。原理是通过破坏囊壁、产生无菌性炎症、囊壁粘连而囊腔逐渐消失。此方法简单,痛苦少,且复发率较低,但禁用于并发感染者,对分房的1型效果差[3],对Ⅱ型基本无效[4]。
与其它影像诊断比较,虽然X线有助于排除膝关节的骨性病变,但对腘窝囊肿本身的诊断帮助不大,仅能显示类球形软组织影。膝关节空气造影只能证实与关节腔相通的腘窝囊肿,而且有创伤性。由于腘窝囊肿部位表浅固定,高频彩超能准确直观地显示肿块的性质、部位、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而且能够清楚显示囊肿与关节腔的关系,还能了解囊肿与周围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对鉴定腘窝部的局部脂肪沉积、血管瘤及其它实质性肿瘤有重要意义。同时利用多彩色普勒技术可排除动脉瘤的可能。在对较小囊肿的定位穿刺及穿刺抽液后疗效的评价有很大帮助。腘窝囊肿的复发率较高,超声在对其复发的早期诊断上也体现了简便、准确、无创无痛的优点。
【】
[1] 康利克.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J].超声诊断杂志,2003,4(11):894.
[2] 王健.高频超声在腘窝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6(6):375.
[3] 葛长官,刘大玲.糜蛋白酶囊内注射治疗腱鞘囊肿和腘窝囊肿122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6):31.
[4] 周庆和,李裕民,吴淑臣.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腘窝囊肿22例[J].广东医学,1999,20(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