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的研究概况
【摘要】 从IgA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入手,从以病辨证、分期辨证、按临床表现辨证、通过免疫机理微观辨证几个证型进行分析探讨,阐述了运用中医药疗法IgA肾病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IgA肾病 辨证分型 医药疗法
IgA肾病(Iganephropathy)又名Berger病(Bergersdisease),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免疫复合物为主的颗粒样沉积,同时有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的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我国约26.69%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其原发病是IgA肾病[1]。西医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殊治疗[2],而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在防治本病方面已显出较大的优势,特别是与当今以循证医学手段确立的医学诊疗模式相比,IgA肾病的中医研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IgA肾病中医辨证治疗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其中医研究思路。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虽无“IgA肾病”的病名,但从其病程经过及临床证候特点来看,IgA肾病属于祖国传统医学尿血、腰痛、虚劳等范畴。如《内经》称尿血为“溺血”、“溲血”。《素问·气厥论》云:“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痿论》又云:“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阴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诸病源候论》曰:“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也”。又《诸病源候论》认为:“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
1.1 病因
本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在发作前多感受风热外邪(上呼吸道感染)或湿热毒邪(肠道感染)。风热和湿热均可灼伤肾络,迫血外溢,产生血尿诸症。病久阴损及阳,肾阳不足,精气不固,或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肾不足,清气下陷,精微下泄,可致蛋白尿等症。久病气血阴阳不足,或阳虚寒凝,或气虚不运,或虚火炼液,均可导致瘀血内停,水液内蓄,使病机复杂,病情缠绵[3]。聂莉芳[4]主张将IgA肾病的病因分为内因与诱因,内因多系脾肾虚损,因先天不足,饮食失常,七情内伤等多种因素耗伤正气,以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诱因则责之外邪与过劳,以致血尿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张琪[5]也认为血尿是本虚标实病证,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是其本,为导致IgA肾病血尿发生的内在因素;湿热毒邪及瘀血是其标,是促发IgA肾病产生的外在原因,内外合邪为本病病因所在。
1.2 病机
张永鹏等[6]通过对IgA肾病中医辨证的研究,发现本病病机转化多呈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过程。而且常因外感、劳累、饮食不当等诱因而急性发作,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刘宝厚[7]认为本病病位在肾,病机为热伤脉络及脾肾不固,火热之中又分实火和虚火。外感风热、湿热内蕴、肝郁化火,下焦湿热等属实火;阴虚火旺之火属虚火。气虚之中又分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张琼等[8]认为本病以脾肾虚为本,湿或热为标。脾肾气虚,统血无权,血溢脉外或肝肾阴虚,虚火内炽,灼伤脉络而导致血尿。
2 辨证分型
2.1 以病辨证
李亚妤等[9]将116例IgA肾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组,即肝肾阴虚组,脾肾气虚组和气阴两虚组。张雪梅等[10]则将11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湿热内蕴3型,并认为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脾肾气虚型比例较高,占88.5%。朱彩凤[11]认为IgA肾病可分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3大主证及风热、湿热、瘀阻3大兼夹证。
2.2 分期辨证
聂莉芳[12]根据IgA肾病血尿在病程中的特点,将其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迁延期。李良[13]将IgA肾病分初期、稳定期、后期3期,认为初病期病在肺肾,稳定期病在脾肾,后期病在肝肾。金仲达等[14]辨证为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瘀血阻络型。
2.3 按临床表现辨证
聂莉芳[15]将血尿辨为2期8证,认为急性发作期以肺胃风热、毒邪壅盛证最为常见,另可见心火炽盛、肠胃湿热及膀胱湿热证;慢性迁延期以脾肾气阴两虚证最多,另外还可见到肝肾阴虚、脾肾气虚及脾肾阳虚证。刘宝厚[7]根据IgA肾病血尿发作的缓急而分为湿热伤络、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及脾肾气虚4型。湿热伤络型主要为实证,见于外感风热,湿热内蕴,肝郁化火,以及膀胱湿热引起的急性发作,临床以肉眼血尿为主,根据病变所在部位不同又可分为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及脾肾气虚型常见于慢性持续阶段,以镜下血尿为主。
2.4 通过免疫病理进行微观辩证
临床上有些病人因体检发现血尿,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IgA肾病,初诊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分型就十分困难,以致于无证可辨。有研究表明[16],以IgA+C3沉积的IgA肾病,其临床辨证往往为阴虚型表现,而以IgA+IgM+C3沉积的IgA肾病,其中医辨证常为气虚型。另一项研究表明[17],IgA肾病患者免疫沉积物的数量比较少并且局限于肾小球系膜区,而中医辨证上多仅仅表现为阴虚,若沉积物数量多或者多个部位均有沉积,则中医辨证多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李华伟[18]发现非免疫因素在IgA肾病的发生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脂质代谢紊乱是诱发加重肾小球损伤的重要因素,可直接损伤肾组织,导致前列腺素合成紊乱,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如果深入研究IgA肾病免疫病理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找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对无证可辨的IgA肾病从免疫病理角度进行微观辨证,不仅可以丰富中医的辨证体系,而且及早辨证用药干预,也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3 中医药
3.1 辩病治疗
张永鹏[19]认为本病反复血尿者,滋阴益肾是其主要治法;伴大量蛋白尿、高血压及肾组织病理损害较重者,在滋阴益肾基础上酌加益气养肾之品;有补体和纤维蛋白沉积者,应注意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有感染密切相关者,配合清热解毒之品,有助于控制感染,缓解病情。
3.2 分期辨证治疗
陶筱娟教授[20]认为IgA肾病以脾肾气阴两虚多见,采用益气滋阴、滋补肾阴、补益脾气为主要治法,常用生黄芪、白术、山药、女贞子、生地黄、旱莲草、小蓟、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等;急性发作期,多为风热壅盛、迫血下行证,治以疏散风热、解毒利咽、凉血止血,常选银翘散、五味消毒饮加生地黄、白茅根、小蓟等凉血止血之品,或与小蓟饮子化裁,并重用半边莲、半枝莲。强调治疗中应重视瘀血,对于血尿,不可见血止血,在辨证的基础上酌加化瘀止血之品,如益母草、三七粉、丹参、当归、牡丹皮、虎杖等。洪钦国教授[21]认为IgA肾病发作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肺与大肠相表里,又与肾经相通,肺或大肠受邪循经感传于肾,故强调治疗IgA肾病时应重视从肺论治。发作期治疗以祛邪解表为主,多用玄麦甘桔汤主之,可加金银花、鱼腥草、连翘、蒲公英、牛蒡子等。缓解期虽无表邪,但气虚和气阴两虚体质仍需坚持固护正气,可与玄麦甘桔汤与玉屏风散交替使用,以存正气,使邪不能干。杜兰屏等[22]将本病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治疗。急性期分为风热上扰型和下焦(胃肠)湿热型,前者治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兼以健脾益肾,凉血止血。用银翘散合小蓟饮子加减。后者治以健脾化湿,理气和中,兼以利水通淋。用藿香正气散和小蓟饮子加减。慢性期又分为气虚挟瘀型和阴虚挟瘀型,前者治以益气活血。用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后者治以滋阴活血,祛瘀止血。用二至丸、知柏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3 临床辩证治疗
陈以平教授[23]把本病分为热毒客咽证,湿热侵肠证,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等6型。热毒客咽证治以清咽解毒,凉血止血,药用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牛蒡子、玄参、马勃、升麻、柴胡、桔梗、小蓟、甘草等;湿热侵肠证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药用藿香、佩兰、茯苓、苍术、薏苡仁、黄连、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地榆、生蒲黄等;脾肾气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活血化瘀,药用党参、当归、茯苓、生地黄、白术、黄芪、柴胡、炙甘草;肝肾阴虚证治以滋肝补肾,活血化瘀,药用生地黄、龟甲、女贞子、旱莲草、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脾阳虚证治以温补脾肾,化瘀降浊,药用淫羊藿、巴戟天、黄精、柴胡、黄芩、白芍、当归、酒大黄。刘宝厚[7]将IgA肾病分为4型,湿热伤络型以肉眼血尿为主,治宜清热解毒,消除感染为主,分为上焦湿热,中焦湿热和下焦湿热3型。上焦湿热型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药用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荆芥、玄参等,配以止血胶囊冲服;中焦湿热型治宜清化湿热、凉血止血,药用柴胡、葛根、黄连、广木香、藿香、薏苡仁、小蓟等,配止血胶囊冲服;下焦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药用小蓟、石苇、生蒲黄、当归等;阴虚内热型,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药用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白茅根、地锦草等;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凉血止血,药用生黄芪、太子参、当归、生地黄、白茅根等;脾肾气虚型治宜健脾固肾、活血止血,药用生黄芪、女贞子、旱莲草、山药、益智仁等。金仲达等[14]辨证为阴虚内热型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以二至丸和小蓟饮子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佐以止血,方以清心莲子饮加减;脾肾气虚型治宜健脾补肾、益气摄血,方以黄芪地黄汤加减;瘀血阻络型治宜化瘀止血,药用参三七、琥珀、血竭等。有外邪侵袭者,如风热邪毒入侵,则治以疏风清热解毒,方用银蒲玄麦甘桔汤;如为脾胃湿热,则用藿香正气散合香连丸加减。
3.4 结合病理类型治疗
张立艳等[24]对肾小球轻微病变者,治以清热解毒,兼以活血。系膜增殖者,以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化湿热。系膜广泛增生,新月体形成,肾小球节段硬化者,治以填补肾精,活血逐瘀。王宇晖等[25]对110例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病理分级及中医辨证属热伤肾络型和气阴两虚型。结果:临床缓解25例,显效60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6.4%。
4 小结
IgA肾病是以免疫病理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目前,中医药治疗在控制近期临床症状、延缓肾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预后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发挥中医整体治疗及辨证治疗的优势,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抗感染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
总之,运用循证医学的模式及手段研究,制定IgA肾病中医辨证治疗标准,并逐步建立该病的治疗规范,将进一步保证医疗技术标准的先进性和性。
【】
[1]陈惠萍,曾彩虹,胡伟新,等.1059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6):501.
[2]陈香美,陈以平,谌贻璞等.286例IgA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关系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2):101.
[3]洪钦国,罗月中.重视IgA肾病的中医研究[J].新中医,2002,34(9):3-4.
[4]聂莉芳.IgA肾病血尿的中医辨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1(4):1277.
[5]徐 魏,张玉梅.张琪教授对IgA肾病血尿的认识及辨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4):194-195.
[6]张永鹏,申宝娜,刘宏伟.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探析[J].河南中医,2000,20(6):28-29.
[7]刘宝厚.IgA肾病血尿的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5):251-253.
[8]张 琼,余学清.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12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1999,21(3):521-523.
[9]李亚妤,楼季华.IgA肾病慢性病变的辨证分型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3):20.
[10]张雪梅,严晓华,邱志洁,等.IgA肾病110例病理变化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3):100.
[11]朱彩凤.IgA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6):19.
[12]王安新.聂莉芳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J].四川中医,2001,19(4):4-5.
[13]李 良.中医辨证论治IgA肾病6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8):24.
[14]金仲达,曹向东,张文军.中药为主治疗IgA肾病4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5):296-297.
[15]聂莉芳.IgA肾病血尿的中医辨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1):621.
[16]朱 斌,楼季华,俞东蓉.IgA肾病免疫病理和中医辨证的关系[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2):35.
[17]罗月中,黄培红.70例IgA肾病病理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1):84.
[18]李华伟.IgA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04,(1):55-57.
[19]张永鹏,申宝娜,李道五.IgA肾病的中医辨证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0):43-44.
[20]程 军,张 雯,陶筱娟.陶筱娟教授治疗IgA肾病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5):291-292.
[21]陈彤梅.洪钦国教授治疗IgA肾病[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21(4):20.
[22]杜兰屏,陈以平.中药治疗IgA肾病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204-205.
[23]刘玉宁,邓跃毅,王立红.陈以平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临证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4(6):314-315.
[24]张立艳,曲环汝,刘超.胡仲仪辨证IgA肾病经验[J].陕西中医,2002,23(4):331-332.
[25]王宇晖,王永均.110例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0,35(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