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如锋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病机制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向近端甚至累及全结肠,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是临床常见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笔者自2004~2006年应用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溃疡性结肠炎4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

    ?占?004~2006年本科住院及门诊确诊病例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25~70岁,平均45.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结肠病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资料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参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大肠湿热型12例,给予芍药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9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8例,给予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7例,给予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味治疗;血瘀肠络型4例,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每日1剂,每日3次各180ml温服;(2)用自拟复方八味灌肠液:黄柏15g,白头翁15g,苦参30g,地榆30g,槐花30g,石榴皮30g,白芍30g,防风15g,按处方比例浓煎,纱布过滤,装袋密封,每日1剂,每次150ml保留灌肠。每4周为一观察疗程。

    1.2.2  对照组  (1)予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SASP)4~6g/d,分4次口服,症状缓解后2g/d,维持1年。(2)甲硝唑0.4g,蒙脱石散6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4周为一观察疗程。

    1.3  疗效制定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治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方、脉基本恢复正常;(2)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3)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显效:(1)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达2级以上,方脉基本正常;(2)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3)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1)临床主要症状改善达1级以上;(2)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1级以上;便常规镜检红、白细胞数<5个/HP。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及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见表2。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7.5%;对照组有13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32.5%,但均为轻度不良反应,能耐受,均完成4周观察疗程,两组总不良反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异常的免疫反应或正常免疫的失衡是UC发病的重要环节,治疗上基本以使用氨基水杨酸类、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这三类药物长期使用副作用多及停药后易复发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制约了本病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中没有UC病名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观,UC急性活动期或初发型多类似于中医的“湿热痢”,而缓解期或慢性持续型则类似于中医“休息痢”、“久痢”或“虚寒痢”。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有关〖2〗?。病机多为脾肾两虚,湿热阻滞大肠,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湿、热、瘀、毒雍滞大肠。正如明·《景岳全书·杂证谟·痢疾》中指出:“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胃”,“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此乃对UC病因病机之最恰当描述。

    本研究将观察组病例,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分型为大肠湿热、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血瘀肠络,并给予标准化方剂加减用药内服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针对病因病机治疗特点,使不同体质、不同病因病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的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以达“治病必求其本”。同时又根据UC病变部位大多位于直肠及结肠下段,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隐窝脓肿等,符合中医肠痈、内疡之证候,其局部辨证为湿热蕴结肠道,故采用自拟复方八味灌肠液灌肠。直肠灌注给药避免了苦寒药物内服败胃之弊,同时又可避免消化液对药液的破坏,提高利用率。中医研究表明,局部给药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和活化程度,病灶消除与黏膜修复较快。方中以黄柏、苦参、白头翁、地榆、槐花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石榴皮涩肠止泻;防风祛风燥湿,除肠道湿邪;白芍即可缓急止痛,又有止泻痢之功。诸药协同,共达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祛风止泻目的。

    如此可见,采用传统中医药内服与灌肠相结合,体现了内外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的综合疗法。该疗法治疗UC具有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疗程短、方法简便、患者易接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可长期使用,停药后复发率较低。为UC理想的治疗途径。在目前振兴中医,提高中医药专病治疗特色上,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
  1 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重庆,2003年.

2 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