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淤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关键词】 糖尿病;,,活血化淤法;,,临床
摘要:目的探讨了淤血在糖尿病发病中的机理,提出活血化淤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应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从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结合研究、标本兼治、祛淤不伤正等方面探析了治疗用药原则。
关键词:糖尿病; 活血化淤法; 临床治疗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以上消、中消、下消“三消”立论,论其治法,上消清肺润燥,中消清胃泻火,下消滋肾降火,例为常法。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步深入,活血化淤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探析淤血对糖尿病发病、转归、预后的影响和活血化淤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1 活血化淤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1.1 淤血贯穿于糖尿病的整个过程 糖尿病在发病过程中,每兼有淤血的病理变化。其机理在于一是津血同源,互为滋生,阴血不足,脉道不充;二是燥热又可消烁津液,耗伤阴血,血行不畅,淤血停滞,此即“血如象舟,津如象水,水津充沛,舟始能行,若津液为所灼竭,则血液为之淤滞”;三是阴虚津亏,伤及阳气,鼓动无力,淤血内停;四是糖尿病多缠绵难愈,久虚入络,久病入络,气血不畅而成淤,此即“病久入深,营卫行涩”。淤血内结,郁久化热,热灼阴伤,则会导致或加重消渴。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淤血在里即渴……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淤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口渴……淤血去则不渴也”。淤阻气滞,水液代谢障碍,津不得布,水谷精微不得濡养脏腑组织、四肢百骸,反随小便而去,发为消渴。阴虚燥热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而淤血与阴虚燥热又互为因果,随着病情的,导致阴阳失衡,产生诸多并发症。
淤血是糖尿病常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血淤证在糖尿病中具有普遍性,报道其发生率为 50%~77.3%[1]。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存在于糖尿病的早、中、晚各期,持续的高血糖常造成微血管特异性障碍,还可促进动脉硬化,并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血液凝固性异常,这也成为“消久必淤”的有力佐证。糖尿病血淤证患者甲襞毛细血管视野模糊、管襻不整齐、粗细不均匀,管襻畸形及管襻迂曲扩张的数量明显多于正常人[2]。血液流变学改变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和微血栓形成。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小板粘附率及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均高于健康人,经活血化淤治疗后,这些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因此可见,淤血贯穿于糖尿病的整个过程。
1.2 糖尿病淤血证候特点
糖尿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早期可见烦渴引饮,多食易饥,五心烦热,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少或兼有裂纹,脉细数,随病情发展,可出现神疲乏力,懒言少动,口干,多饮,多尿,便溏,消瘦,脉络淤阻可致视物不清、肢麻肢痛、中风、脱疽等,导致出现严重的心、脑、肾的并发症。有研究糖尿病血淤证的临床特征为:舌质紫暗,舌体有淤斑淤点,舌下静脉曲张,表现了淤血证的共性;视网膜微小血管瘤形成、出血、增生,反映了糖尿病血淤证的特性;头痛、心前区疼痛、双侧肢体麻木或疼痛,为糖尿病血淤证的常有症状[4]。
2 活血化淤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原则
活血化淤法近年来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被广泛使用。正确应用活血化淤法,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2.1 活血化淤法应贯穿治疗始终 淤血既是一个致病因素,又是一个病理产物,淤血既可引起糖尿病,病后又易产生淤血,使病情加重,而且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所以淤血贯穿于糖尿病的整个过程。糖尿病血淤证虽有显性血淤和隐性血淤之分,但活血化淤应贯穿治疗的始终。研究证明,活血化淤药能改善微循环障碍,使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降低血粘度,促使毛细血管网开放增加,对体内不同部位(心脑肾等)和不同类型(小动脉、小静脉、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的血管均有扩张作用,从而增加局部血流量;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活血化淤药物则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抗凝血作用,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等环节达到治疗的效果[5]。任继学名老中医认为,病邪入络,须活血化淤,淤血不行,新血断无生机,欲致新生,必先推陈,通补并行,每加行血药于补剂中,其功倍捷,故在治疗的过程中,丹参、川芎、丹皮、红花、鸡内金、郁金、酒大黄、鬼箭羽等可酌情加入。鬼箭羽的提取物草酰乙酸钠能刺激胰腺β细胞增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起到降血糖作用。
2.2 审证求因,灵活施治
2.2.1 注意脏腑气血功能调理 糖尿病就其发病属本虚标实,因此在中要注意补肾健脾,燮理阴阳,活血化淤。肾虚之中,阴虚为常,阳虚为变,滋阴补肾可用都气丸化裁,药用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五味子、黄芪、麦冬、葛根、天花粉、地骨皮、黄精、玄参等;阴阳俱虚者燮理阴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巴戟天、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等,《证治汇补》曰:“盖五脏之津液,皆本于肾。故肾气上升而肺润,肾冷则气不升而肺枯,故肾气丸为消渴之良方也。”施今墨老中医认为治疗糖尿病除滋阴补肾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一环。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诚如《证治汇补》所说“五脏之精华悉运乎脾,脾旺则心肾相交,脾健则津液自化,故参苓白术散为收功之神药也。”施老认为尿糖多因脾肾不足,中气不足,固摄失权,精微下泄而成,血糖升高乃脾失健运和郁火内蕴,伤及气分营血所致,所创降尿糖对药黄芪配山药、降血糖对药苍术配玄参,一阴一阳,一脾一肾,除尿糖,降血糖,证之临床,诚属经验之谈。对于气阴两虚夹淤可用人参、黄芪、山药、玄参、生地黄、丹参、川芎、葛根、天花粉、枸杞子、何首乌等益气养阴活血;脾阴虚夹淤者可用黄精、山药、茯苓、扁豆、丹参、益母草、葛根、薏苡仁、地骨皮、炙大黄等滋养脾阴化淤;湿淤为患者可用鬼箭羽、当归、川芎、红花、白术、桑椹、葛根、泽泻等化湿行淤;糖尿病久治不愈出现阳虚及血淤者,可用附子、川芎、干姜、肉桂、黄芪、山药、丹参、白术、葛根、蜈蚣、水蛭粉(冲)等温阳化淤。
2.2.2 结合研究,辨病用药 现代药理研究为糖尿病治疗开辟了新的视野。如血液粘稠度高者多选用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地龙等,血栓形成试验的长度和湿度均大于正常时多选用红花、川芎、郁金、山楂等,微循环障碍时多选用红花、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山楂、丹皮等。糖尿病中晚期,合并冠心病见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舌质暗红,脉细涩者,酌加薤白、丹参、玄参、合欢等,合并肾病以持续的蛋白尿为主时酌加牛膝、益母草、丹参、桃仁、生蒲黄、金钱草等,合并眼病视网膜病变、视物模糊或眼底出血时酌加白茅根、密蒙花、蝉蜕、三七粉、草决明、茜草等,合并下肢酸痛、抽痛或麻木刺痛时酌加鸡血藤、红花、地龙、丹参、水蛭等。
3 掌握用药法度
3.1 标本兼治,合理用药 应用活血化淤药物治疗糖尿病,除要注意标本兼治、调理脏腑阴阳外,还要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而选用不同作用、不同层次的活血化淤药物,要求医者要对活血化淤药物特性功效了然于胸,如当归、赤芍、鸡血藤之类活血养血,川芎、郁金、丹参、丹皮之类活血和血,延胡索、红花、五灵脂、蒲黄、三七之类活血化淤,桃仁、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血竭之类破血逐淤,水蛭、虻虫、土鳖虫、穿山甲之类活血化淤,搜淤剔邪,善通经脉,根据养血、和血、活血、化淤、逐淤的不同层次,恰当选用药物,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疗效。
3.2 顾护气阴,祛淤不伤正 由于“消渴”以阴虚为本,淤血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故在应用活血化淤的时候要注意顾护气血和滋养阴液,做到祛淤而不致耗气伤阴,养阴又不致留寇恋邪,以期达到较好疗效。糖尿病又是一个治疗周期较长的疾病,要制定一个长期的适合个体特征的治疗计划,达到祛淤不伤正、“以通为补”的效果。
近30年来,活血化淤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是一个热点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由于糖尿病血淤的产生与许多因素有关,所以在运用活血化淤治疗糖尿病时,要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又要结合病因、病位施治,同时结合现代临床及药理研究成果,兼顾个体因素,将诸因素综合分析,灵活施治,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
[1]睦书魁,李细贵.从瘀论治糖尿病57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43..
[2]马秀华.107例糖尿病患者之甲襞微循环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10):633.
[3]严以炳.118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J].现代中医,1996,9(2):81..
[4]陈剑秋,施赛珠,林果为,等.糖尿病血瘀证的临床特征及易患因素探讨[J].中医杂志,1994,35(2):106.
[5]姜春华.活血化瘀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