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C-erbB-2、nm23表达与免疫活性细胞反应的相关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东兵,陈莉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C-erbB-2、nm23表达与间质中免疫活性细胞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6例浸润性乳腺癌中C-erbB-2、nm23;检测癌间质CD68和粒酶B(Gr-B)表达。[结果] (1)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61.9%,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nm23阳性表达率为71.4%,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2)乳腺癌间质淋巴细胞数量在nm23的表达不同强度时有显著性差异。癌间质巨噬细胞数量nm23(++)组显著高于nm23(-)组。粒酶B阳性细胞数量在nm23(++)组高于nm23(+++)和(+)组。[结论] C-erbB-2 及nm23联合检测反映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癌组织基因表达与间质免疫活性细胞反应有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是西方国家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我国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很多地方已上升至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2]。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用单克隆抗体CD68、Granzyme B(Gr-B)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CTL及NK细胞数目和活性,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C-erbB-2、nm-23的表达,探讨乳腺癌基因表达与免疫活性细胞反应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如皋市人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或改良根治手术的乳腺浸润癌病理标本存档蜡块,共计126例,年龄32岁~79岁,平均53.89±11.43岁,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46例(36.5%),无淋巴结转移80例(63.5%);导管癌(非特殊型)112例(88.9%),小叶癌14例(11.1%);组织学分级中Ⅰ级42例(33.3%),Ⅱ级54例(44.4%),Ⅲ级28例(22.2%);TNM分期中Ⅰ期44例(34.9%),Ⅱa期48例(38.1%),Ⅱb期22例(17.5%),Ⅲ期12例(9.5%)。

    1.2   试剂来源

    第一抗体CD68、C-erbB-2、nm23,以及相关试剂均为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产品,Granzyme B为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产品。

    1.3   标本及玻片处理

    所有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3~4μm连续切片。分别粘贴于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上,70℃烘烤2h,每张玻片上贴2片组织,分别进行空白对照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4   观察方法

    整理所有入选病例,复习病理切片及有关临床资料,由两名病理医师分别阅片,取得一致意见后重新认定。

    1.4.1   乳腺癌间质淋巴细胞的判断

    采用半定量法,癌组织中无或极少量淋巴细胞,少于5个/HPV为“-”;5~50个/HPV为“+”;>50个/HPV,但无淋巴滤泡为“++”;出现淋巴滤泡为“+++”。

    1.4.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判断

    nm-23阳性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C-erbB-2阳性定位于癌细胞膜,根据着色细胞占肿瘤细胞数目计为:不着色为阴性(-)、<10%为弱阳性(+)、10%~50%为阳性(++)、>50%为强阳性(+++)。CD68阳性定位于肿瘤组织间质中单核细胞的胞质,每例选取阳性细胞最多的10个视野进行计数,分别出平均每个HPV癌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数目。Gr-B阳性定位于肿瘤间质淋巴细胞的胞浆,计数标准同CD68。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软件,不同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数值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乳腺癌C-erbB-2、nm23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

    本组乳腺癌中C-erbB-2阳性率为61.9%(78/126),nm23阳性率为71.4%(90/126)。C-erbB-2、nm2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见表1。

    2.2   乳腺癌中免疫活性细胞反应与C-erbB-2、nm23表达的关系

    癌间质中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分布,多分布在癌巢周围,部分出现淋巴滤泡,癌巢中淋巴细胞极少。126例乳腺浸润性癌间质中,淋巴细胞“-”28例(22.2%),“+”52例(41.3%),“++”32例(25.4%),“+++”14例(11.1%)。癌间质淋巴细胞反应与C-erbB-2、nm23表达的关系见表2,C-erbB-2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无明显差异(P>0.05),nm-23表达不同组中癌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有显著性差异(P<0.01)。

    CD68阳性定位于癌间质中的单核细胞胞质,部分病例在癌巢中亦可见到巨噬细胞的分布,在癌间质中巨噬细胞的数目平均为30.30±12.818/HPV(12~60个/HPV);Gr-B阳性表达于癌间质中的淋巴样单核细胞胞质,平均6.10±6.707个/HPV(0~30/HPV)。乳腺癌中CD68阳性细胞数及Gr-B阳性细胞数与C-erbB-2、nm23表达的关系见表3,巨噬细胞反应量在nm23(++)组显著高于nm23(-)组(t=-2.149,P<0.05);Gr-B阳性细胞数在nm23(++)组中显著高于nm23(-~+)组及nm23(+++)组(t值分别为-2.397,-2.120和2.306,P值均<0.05),呈抛物线性。C-erbB-2表达的不同组中未显示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

    3   讨   论

    C-erbB-2基因又称neu或HER-2,是最为引人关注的乳腺癌的原癌基因,以C-erbB-2受体的靶向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3]。nm23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病理实验室的Steeg等[4]在1988年应用消减技术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与nm23的基因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参与多种生物学活动有关[5]。熊玲静[6]和吴胜其等[7]研究表明,乳腺癌nm23蛋白表达状况是患者是否骨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nm23的表达还与肿瘤大小和TNM临床分期存在负相关关系。

    本文126例乳腺癌病例中,C-erbB-2阳性率为62.28%(78/126)随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增加,阳性率逐步增加,表明C-erbB-2的过表达预示肿瘤恶性度增高;C-erbB-2表达阳性组肿瘤平均直径大于阴性组,表明C-erbB-2阳性肿瘤具有更强的局部生长活性。C-erbB-2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该基因过表达与乳腺癌浸润性生物学行为有关,预示乳腺癌浸润性强、转移早。C-erbB-2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患者年龄无关。

    本组nm23阳性率为71.4%(90/126),与肿瘤的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Ⅰ期阳性表达率及阳性强度明显高于Ⅱ、Ⅲ期,说明nm23缺失的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高分化癌nm23阳性表达率及阳性强度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癌,说明肿瘤的低分化伴随着nm23的丢失。浸润性小叶癌的nm23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说明小叶癌nm23缺失少于导管癌,分化相对较好;癌组织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说明nm23的表达能够抑制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nm23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患者年龄无关。说明随着肿瘤分化的降低、恶性度的增加,伴随着肿瘤nm23缺失或不表达,nm23的检测有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

    众所周知,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效应细胞为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TIL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细胞,这些细胞被认为是抗肿瘤免疫和抑制肿瘤扩展的潜在因素[8]。巨噬细胞通常被认为是肿瘤原位发挥抗肿瘤作用不可缺少的成分,也是扩大细胞免疫反应的重要放大细胞。朱芝玲等[9]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癌细胞HER-2/neu抗原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浸润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发现过度HER-2/neu基因表达高的卵巢癌组织中浸润免疫活性细胞总数和T细胞数均明显减少,提示过度表达HER-2/neu基因的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晚可能由于肿瘤局部免疫活性细胞数目减少,使机体免疫监视能力下降,肿瘤细胞逃逸机体免疫杀伤而发生转移。本文在观察乳腺癌间质中淋巴细胞数量的同时,应用CTL和NK细胞的免疫活性物质——粒酶B(Gr-B)来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活性,用CD68检测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发现乳腺癌中C-erbB-2表达不同组中未见免疫活性细胞反应的显著差异,表明癌基因C-erbB-2的表达与否对癌间质免疫细胞数目无明显影响,癌基因C-erbB-2与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对肿瘤具有互相独立的影响,可能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组发现癌间质淋巴细胞数量、巨噬细胞数目与癌组织nm23表达显著相关,且nm23表达(++)组活性CTL、NK细胞数目多于nm(+++)组和nm23表达(+)组,表明机体免疫系统对抑癌基因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开始有抑癌基因nm23丢失时,刺激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反应活跃,使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免疫反应的重要放大细胞——巨噬细胞增多,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CTL、NK细胞活性增强,尔后随着抑癌基因nm23继续失活与缺失,肿瘤恶性的进展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癌局部免疫活性细胞减少,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杀伤。

【】
  [1] Maller Jensen D, Esteve J, Moller H. Cancer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its member states[J]. Eur J Cancer, 1990, 26(11):1167-1256.

[2] 邵永孚, 周志祥. 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进展[J]. 实用肿瘤杂志, 1995, 10(3):129.

[3] Cho HS, Mason K, Ramyar KX, et al. Structure of the extracellular region of HER2 alone and in complex with the Herceptin Fab[J]. Nature, 2003, 421(6924):756-760.

[4] Steeg PS,Bevilacqua G,Kopper J,et al. Evidence for a novel gene associated with low tumor metastasis potential[J]. J Natl Cancer Inst, 1988, 80(3):200-204.

[5] Liotta LA, Steeg PS. Clues to the function of nm23 and AWD proteins in development,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umor metastasis provided by studies of dictyostelum discoideum[J]. J Natl Cancer Inst, 1990, 82(14):1170-1178.

[6] 熊静玲, 梁昌华, 邓豪余, 等. 乳腺癌nm23蛋白表达的相关因素及其骨转移危险因素的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29(1):75-78.

[7] 吴胜其, 高敏英. nm23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对乳癌预后价值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J]. 肿瘤防治杂志, 2004, 11(6):597-600.

[8] Rosenberg SA.Progress in human tumour immunology and immunotherapy[J]. Nature, 2001, 411(6835):380-384.

[9] 朱芝玲, 李大金, 黄敏丽, 等. 卵巢癌HER-2/neu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分布关系[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3, 30(5):42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