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浅析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随着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数量化进程的加快,数学在高等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显得愈来愈重要。《医用高等数学》是医科类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由于其学科特点,历届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对部分内容往往感到抽象,难于理解和不易掌握,因此,如何提高《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一直是医学院校数学教师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圆满完成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探索。
1 充分备课,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钻研教材、充分备课、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完整体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一名优秀教师应该从授课初期就在整体上安排如重点、难点、章节之间的关系及学时的分配等教学内容。对每次要讲授的内容,培养的技能、技巧及这些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前后呼应。例如讲极限时,备课就应考虑到和微分、积分的关系;讲定积分时,就要为讲重积分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2 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提高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提高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呢?除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外,也不能忽视以下两点:
① 讲课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活动保持一致。讲课速度太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听课吃力,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过慢则使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占有学生的意识,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一些不相干的意识,注意力也就开始分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把握自己授课的速度。
② 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安排,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松有驰。数学学习是一种艰巨的劳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往往需要学生尽最大努力去观察、思考才能突破,这样就会使脑力消耗过多而引起疲劳,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难点不能过分集中,应使学生的注意有松有驰,劳逸结合。
3 在教学中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医用高等数学》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教学内容多,解题技巧强,在教学中如果老师平铺直述,重点不突出,难点没讲透,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做作业时只能生搬硬套相关定理、例题,其结果教师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疲惫不堪,教学效果也不好,导致学生的负担重,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了在规定的学时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每次课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及掌握程度,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这样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但突出了重点、难点,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用一定时间安排学生自由提问或互相交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并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双向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向,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直观主动地理解每次课的重点与难点。
② 做好答疑和辅导的工作,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该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课后单独辅导或答疑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由于基础不同,学习的努力程度不同等原因而产生的大量的个性问题。这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所要求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答疑和辅导工作,首先要树立不怕麻烦的思想,要把答疑和辅导工作当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来实行。其次要了解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在单独答疑中,不但要就具体问题进行辅导,更重要的要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给以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树立信心和端正学习态度。
4 注重对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数学本身主要是由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它们的应用问题组成。数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否定“过程”就是分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习惯于套公式、定理,死记解题方法,机械模仿,用简单重复过程代替丰富多样的知识发生过程,结果不利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知识发生的思维过程,注重逻辑思维,运用灵活、多样的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演绎等),开展推理,即: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抓住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静”态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去思考和认识。因此,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法,不仅使学生了解来龙去脉印象深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加强数学与生物医学的联系,开设数学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行高中数学中,已经完整深入地将极限和导数这一部分知识做了介绍,同时高考中数学也对极限和导数这两部分知识所要考察的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对这两部分知识的教学进行改革,不讲或少讲,同时针对有部分学生忽视数学课的学习,认为不学数学一样能当好医生这一问题,就可以适当地选取生物学或医学中的数学模型,对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学习文化。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的数学基本上是“数学成品”,学生很少有机会尝试、实验或探究,找寻各种不同的问题答案。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加强学科综合的学习,这样做既可以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从中窥视到数学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可能,明了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学生建立简单数学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6 在教学中将数学与人文知识联系起来
数学是人类文化组成部分,如果教学中只注重纯数学知识的阐述,会使学生很难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内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会产生数学难学和枯燥的感觉。因此,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嵌入数学史料和专题资料,将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通过课堂展现在学生面前,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增长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除以上几点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符合学生数学水平的教材执教、为学生推荐适合的教学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提高《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总之,《医用高等数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内容抽象的基础理论课,它具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运用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帮助他们把握住这门学科的重点、吃透难点,激励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医学问题,把所学的抽象的知识变成实际能力,真正的化抽象为具体。相信通过我们《医用高等数学》教学工作者不断的探索改革,古老的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广泛,医学数量化的进程必将加快。
参考
1 汤自凯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体会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44~45
2 耿魁提高《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3):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