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对照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跃乾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为分裂样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将112例首次发病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按病程达1 mo痊愈否分为分裂样精神病组(痊愈者)43例,精神分裂症组(未愈者)69例,于入院初1 w内开始收集入组患者的阳性家族史,Schneider一级症状的频度等临床资料,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根据DSM?Ⅳ分别标明是否伴有预后良好的4项特征。 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关心健康、焦虑、敌对、猜疑及定向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而动作迟缓、情感平淡、不合作因子分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或0.01);4项预后良好特征及患者合作率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初诊前症状持续的平均时间及同一患者Schneider一级症状≥2条的频率均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 结论 分裂样精神病仅用病程标准区别于精神分裂症而不附加上述的内涵特征,则可能会包含异源性患者。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临床特征

  A control study of clinical features for schizophreniform psychosis and schizophreni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utres of schizophreniform psychosis and schizophrenia in order to provide base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form psychosis. Methods  112 first?episode patients diagnosed as schizophreniform psychosis were divided into schizophreniform psychosis(heal,n=43) and schizophrenia(non?heal,n=69) according to healing or not within one month,positive family history and frequence of Schneider first rank symtoms etc. collected within first week of hopatalization,psychiatric symptoms assessed with 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 and 4 features whether or not with better prognosis labeled according to DSM?Ⅳ. Results  Scores of interesting heath,anxiety,hostility,suspicions and unorien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0.01),those of bradypragia, flat affect,noncooperation lower(P<0.05 or 0.01),both 4 favourable prognosis features and patients’ coop rate significantly higher(P<0.01),and mean time of symptomatic persistence before preliminary diagnosis and frequency of Schneider first rank symtoms≥ 2 lower(P<0.01) in the schizophreniform psychosis than in the schizophrenia group. Conclusion  Schizophreniform psychosis discriminated from schizophrenia with only course criteria but not additional above?mentioned connotation features possibly includes heterologous patients.

  【Keywords】  Schizophreniform psychosis;schizophrenia;diagnostic criteria;clinical feature
   
  分裂样精神障碍于1937年由Gabriel langfeldt提出[1],为了区分真正的精神分裂症。目前,ICD?10、DSM?Ⅳ、《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均采用病程标准将两者区别,当其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完全康复,则需改诊为精神分裂症,诊断效度较低。那么,分裂样精神病究竟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或是一个过渡诊断?对此一直存在争议。为此,作者对首次发病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分裂样精神病的分类和诊断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来源于2001年7月~2007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符合CCMD?3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118例,剔除病程<1 mo出院者2例,改为其他诊断者4例,共入组112例。将入组病例按病程是否达1 mo痊愈者分为两组。分裂样精神病组(痊愈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6 a~62 a,平均(27.91±9.97) a;受年限(7.28±3.77) a。精神分裂症组(未愈者)69例,男41例,女28例;年龄17 a~59 a,平均(26.65±9.63) a;受教育年限(6.98±2.92) a。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两组均给予正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2.2 精神症状评定  由2名有经验的医生于入院初1 w内开始收集入组患者的阳性家族史,Schneider一级症状的频度等临床资料,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采用18项版本)评定精神症状,并根据DSM?Ⅳ分别标明是否伴有预后良好的4项特征:(1)惯常行为或功能最初出现可察觉性的改变,4 w内即出现精神病性症状;(2)在精神病发作的高峰期存在意识模糊、定向障碍或神志迷惘;(3)病前社交或职业功能良好;(4)不存在情感迟钝或平淡。以BPRS量表中第14项(不合作)评定患者检查的合作程度,≥3分为不合作。

  1.2.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PRS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PRS评分(略)

  表1显示,BPRS评分分裂样精神病组关心健康、焦虑、敌对、猜疑及定向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而动作迟缓、情感平淡、不合作因子分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其余各项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2 两组患者是否伴有预后良好的4项特征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伴有良好特征比较(略)

  表2显示,分裂样精神病组4项预后良好特征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同一患者≥2项者,分裂样精神病组38例(88.37%);精神分裂症组24例(34.78%),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30.78,P<0.01)。

  2.3  合作程度  合作人数分裂样精神病组30例(69.77%),精神分裂症组30例(43.4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7.36,P<0.01)。

  2.4 初诊前症状持续时间  分裂样精神病组为2 d~24 d,平均(9.25±6.21) d。精神分裂症组4 d~26 d,平均(20.37±4.14) d,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1.35,P<0.01)。

  2.5 Schneider一级症状与出现率  分裂样精神病组24例(55.81%),精神分裂症组40例(57.9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5,P>0.05);但同一患者≥2条者,分裂样精神病组3例(6.98%),精神分裂症组16例(23.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94,P<0.05)。

  2.6 精神病阳性家族史  分裂样精神病组10例(23.26%),精神分裂症组22例(31.8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97,P>0.05)。

  3 讨论
   
  Langfeldt所谓分裂样障碍的患者,具有病前适应良好,症状突然出现且与特定的精神刺激有关,存在明显的意识朦胧和情感症状,有癔病或偏执色彩,且预后良好。而真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具有经典的慢性和衰退病程[1]。
   
  本研究显示,分裂样精神病组BPRS评分关心健康、焦虑、敌对、猜疑及定向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而动作迟缓、情感平淡、不合作因子分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或0.01);4项预后良好特征及患者合作率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初诊前症状持续的平均时间及同一患者Schneider一级症状出现≥2条的频率均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提示维持原诊断(分裂样精神病)者比改诊为精神分裂症者具有DSM?Ⅳ中描述的显著的能预示预后良好的4项特征,与Langfeldt所提出的分裂样障碍的特征相一致,即急性起病、高峰期多伴有意识改变、病前社会功能良好、无情感迟钝;敌对猜疑所致的紧张焦虑恐惧,甚至冲动破坏症状突出,而情感平淡、动作迟缓、不合作等阴性症状以精神分裂症明显,与其他研究一致[2]。而患者思维谎谬离奇,具有不同程度的妄想、感知障碍,同一患者精神分裂症hneider一级症状出现≥2条的频率较高等症状更支持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家族精神病遗传史两组无明显差异,这点各家报道不一致[3,4]。
   
  综上所述,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有病程的差异[5],而且有病前社会功能、起病形式、症状结构、合作程度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4]。可能是一组异源性疾病,因此分裂样精神病可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名词与精神分裂症并列,并另制定症状学标准等以便加以研究,提高诊断效度。若仅用病程标准区别于精神分裂症而不附加上述的内涵特征,则可能会包含异源性患者。这与Beiser研究结果类似[6]。若能加大样本,长期跟踪随访,并考虑药物影响等因素,可能会提示更有价值的结果。

【】
    [1] 胡赤怡.分裂样障碍诊断信度与效度[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18:10

  [2] 何宏炜.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3):157

  [3] 伍业光, 王谟桂, 候强民.分裂样精神病86例随访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5,28(2):109

  [4] 郑士全,王兆梅,刘方礼.分裂样精神病45例临床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6):360

  [5] 林红,王伟勇.分裂样精神病前驱症状的调查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4):202

  [6] Beiser M.Refining the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J].Am J Psychiatry,1988,14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