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的CT表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瑞芬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的CT及HRCT表现,评价其在诊断支扩中的价值。方法:56例临床及胸片疑支扩行CT检查,15例CT发现可疑区域加行HRCT检查。其余6例CT或HRCT未发现支扩者行支气管造影。结果:56例可疑患者发现53例支扩,普通CT诊断38例,HRCT诊断12例,支气管造影诊断3例。常见CT表现为环状影、轨道征、印戒征、曲张征、粘液嵌塞征。结论:CT结合HRCT对支扩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可替代大部分支气管造影。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CT;价值

   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症)的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于支气管造影,它能很好地显示支扩的存在、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为临床提供帮助,然而,支气管造影是一种有创痛苦的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CT的逐渐普及,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的运用,给支扩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实用的诊断方法。现将我院56例可疑为支扩患者的CT及HRCT的表现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56例临床症状及胸片怀疑支扩,有53例诊断为支扩。男30例,女24例,年龄范围18岁~60岁,平均43岁,临床症状慢性咳嗽咳痰者35例,反复咯血者50例,发热10例。

    CT检查 :56例均行常规CT检查,使用Siemens Somatom Esprit+CT机,患者取仰卧位,于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扫描,从肺尖到膈顶,常规扫描层厚、层距各10 mm。15例CT发现可疑病变区加行HRCT,层厚2 mm,层距2 mm,连续扫描。

    支气管造影:6例CT或HRCT未发现异常的患者行支气管造影检查,造影剂用76%泛影葡胺、羧甲基纤维素纳和磺胺嘧啶混合乳剂。每例分别行左右两侧支气管造影,摄正斜位片。

  2  结果

    56例可疑患者发现53例支扩,普通CT发现38例。15例CT仅见局部肺纹理增多和或局限性肺气肿,于该区域加扫薄层HRCT,又发现12例支扩。另6例CT或HRCT未发现异常者行支气管造影,发现3例支扩,其中2例为轻微柱状支扩,1例为轻度曲张型支扩。

    支扩的常见CT表现为环状影、轨道征、印戒征、曲张征;少见的CT表现为粘液嵌塞征。本组病例中囊状支扩20例,伴液平面18例。柱状支扩12例,静脉曲张型6例,混合型支扩12例。

  3  结论

    支扩是肺部常见的慢性感染,常侵犯中等大小的支气管。因主、叶及段支气管软骨较硬较厚,对扩张的抵抗力较大,而在严重支扩的患者中,远端小支气管常有闭塞,数量减少,故仅有中等大小的支气管才能明显的扩张。支扩的部位常与病因有关,化脓菌和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两下肺;继发于结核或其它肉芽肿,多见于上叶和下叶背段;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可引起肺中央部的支扩。其病表现为支气管管壁有单核细胞浸润,在严重病例中,纤毛上皮变性退化,代之以鳞状或柱状上皮,最后支气管壁的弹性层丧失,支气管肌肉和软骨破坏导致局部或广泛的支气管不可逆的异常扩张。传统的诊断方法依靠碘油造影,患者痛苦且副作用大,CT尤其是HRCT作为无创性诊断方法,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支扩的常见CT表现,主要取决于支扩的程度、走行方向扫描平面的关系。印戒征和轨道征见于柱状支扩。正常支气管管径稍小于伴行的肺动脉,在排除肺血管疾病的前提下,若支气管管径大于伴行的肺动脉直径,且此时的走行方向与CT扫描平面垂直,即构成特征性的印戒征;当扩大的支气管走行与CT扫描平行时,表现为轨道征,此时扩大的支气管失去了正常时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变细的表现。环状影见于囊状支扩,含气支气管呈囊球状扩大,囊腔常从肺门到肺周排成一行,或多个囊腔集成一簇。曲张征表现为扩张的支气管粗细不一,狭窄与扩张交替出现,呈串珠状排列,形似曲张静脉。

    支扩比较少见的征象为黏液嵌塞征,是由于支气管分泌物贮留于扩张的支气管内所致,当支气管走行与扫描层面垂直或倾斜时表现为结节状或卵圆形团块影,当支气管走行与扫描平行时表现为Y型、V型或分支状致密影,连续多层面观察,病变聚集成堆,主轴指向肺门。其CT值高低不等,与黏液栓成分有关,粘稠及蛋白含量高时CT值偏高,分泌物稀薄时CT值偏低,可为支扩仅有的一种影像表现。本组6例可见粘液嵌塞征,占12%。均出现在两下肺各基底段,这与两下肺易并发感染且不易引流有关[1]。有的病例黏液阻塞的支气管扩张较粗大,在CT上似肺内结节、肿块或扩张的肺血管,此时增强CT扫描可区别。有些中央型肺癌可引起阻塞性支扩,支扩内常见黏液栓,一般位于肿瘤的远段,呈指套状改变,边缘不光滑,肺门部有肿块,此点与支扩黏液嵌塞征不同。

    支扩可伴有叶段的肺萎缩,大多继发于支气管周围纤维化的瘢痕性肺不张,表现为较大的肺动脉和主或叶支气管的移位,叶间裂的移位,邻近肺段内的支气管和肺血管结构的重新排列,在萎缩肺中可见增粗的含气支气管征。支扩周围常见感染性病变,这意味着支气管感染经支气管播散到周围气腔内引起肺实质的感染。在CT上首先表现为支气管壁的外缘模糊,以后病变播散到支气管周围气腔内,再进展为段或叶实变,囊状支扩囊内常出现气液平面。

    常规CT诊断支扩的敏感性为60%~80%[2~3],本组常规CT病变检出率为71.5%(38/53),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规CT存在以下缺点:由于部分容积效应使得倾斜走行的支气管壁显示不规则导致曲张型及囊状支扩的鉴别困难甚至误诊;由于层面厚可能漏诊横行走向的支扩,如中叶支气管,上叶前段支气管;对囊状支扩诊断尚可,对柱状及曲张型支扩诊断欠佳。以上问题HRCT可部分解决。HRCT是采用薄层扫描和高空间分辨率重建规则相结合的技术,是目前最能详细显示肺解剖和病理改变细节的影像学方法,HRCT对囊状及混合型支扩的检出率与常规CT相差不多,对柱状及曲张型支扩的诊断有优越性。本组15例常规CT示局部纹理稍多,于该区域行HRCT检查发现12例支扩,10例为柱状和曲张型支扩,2例为局限性囊状支扩。CT结合HRCT对支扩诊断的敏感性有明显提高,本组病例CT及HRCT对支扩诊断的敏感性达94.3%(50/53)。HRCT层面薄显示解剖结构更清晰,如斜裂水平裂显示清晰,较常规CT定位诊断更明确[4]。

  HRCT也有一些缺点,与支气管造影相比,对支气管三维空间的显示没有前者直观;此外HRCT常为间隔扫描,对一些斜行走向的轻微支扩可能漏诊。本组6例CT或HRCT未见异常,行支气管造影检查,发现3例支扩,其中2例为轻微柱状支扩,1例为轻度曲张型支扩。

    采用全肺连续HRCT扫描有助于提高病灶的检出率,但势必增加X线照射量,从保护患者的角度出发,只对怀疑支扩的肺段行HRCT扫描,一般不必从肺尖扫描到肋膈角,以免患者接受过多的X线照射。但因HRCT对轻微柱状和曲张型支扩仍存在假阴性,个别患者尚难完全取代支气管造影的作用,对不明原因咯血而HRCT检查阴性的患者,支气管造影仍有必要。

 

【】
    [1]刘进康,曾纪珍,朱志明.支气管扩张症的HRCT诊断及评价[J].医学机成像杂志,2000,6(2),98?101.

  [2]蒋兆贯,余准,陈宏伟,等.薄层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378?379.

  [3]Cooke JC,Currie DC,Morgan AD,et al.Role of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bron chiectasis[J].Thorax,1987,42:272?277.

  [4]Munro NC,Cooke JC,Currie DC,et al.Comparison of thin sec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bronchography for identifying bronchiectastic segme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utum production[J].Thorax,1990,45: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