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儿童应付方式特点与心理状况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少存 莫蛮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儿童;单纯性肥胖;心理问题;应付方式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应付方式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64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64例正常儿童进行评定。 结果   肥胖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应付方式问卷肥胖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症状自评量表因子与应付方式问卷因子中自责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呈正相关(r=0.32~0.61,P<0.05);幻想与躯体化、抑郁、敌对呈正相关(r=034~0.44,P<0.05);退避与人际关系、敌对呈正相关(r=035~0.46,P<0.05)。 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且多使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应付方式,其心理问题与不成熟应付方式有关。

  【关键词】 儿童;单纯性肥胖;心理问题;应付方式

  Characteristics of coping styl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simple obese childre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ping styl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simple obese children. Method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coping style of 64 primary obese children aged from 10 to 14 years old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compared with 64 healthy children (as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coping styl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controls, simple obese children suffered from obviously abnormal behavior pattern, manifested by immature coping style in CSQ, and abnorm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anifested by SCL90, the scores of some factors in SCL90 such as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and phobi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ealthy controls, respectively. The scores of some factors in CSQ such as selfaccusation, fancy and avoidanc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ealthy control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ome of simple obese children were suffered from abnorm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maladaptive coping styl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ere positive related to immature coping style.

  【Keywords】 Children; simple obesity; psychological status; coping style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指由于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超过标准体重的20%)导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体质、智能、行为等均有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1]。应对方式是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性肥胖患儿的应付方式的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单纯性肥胖患儿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汕尾市两所小学的2673名学生中符合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和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制定的我国学生营养评价标准[2]筛选出单纯性肥胖儿童284名,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4名10~14a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其中男36名、女28名。入组肥胖儿童均排除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继发性肥胖。选取班级、性别、年龄、身高相近而体重正常的64名儿童为对照组,两组以1:1方式进行配对。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进行评定和对比分析。应付方式问卷为肖计划等[3]根据Folkmn和Bond等人研究应对与防御时用的问卷修订而成的版本,经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由62个项目组成,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个因子。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法。

  2 结果

  2.1 两组SCL90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SCL90评分比较(略)

  注:*P<0.05
  
  表1显示:研究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应付方式问卷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应对方式问卷评分比较(略)

  注:*P<0.05

  由表2可知:研究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应付方式问卷与SCL90相关性  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中,自责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呈正相关(r=0.32~0.61,P<0.05);幻想与躯体化、抑郁、敌对呈正相关(r=034~0.44,P<0.05);退避与人际关系、敌对呈正相关(r=035~0.46,P<0.05)。

  3 讨论

  在国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高达5~25%,国内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8a学生超体重及肥胖患病率为7.18~12.03%。肥胖儿童由于体形不美、行动不便,在集体活动中常受到排斥和嘲笑,易形成孤僻、自卑的心理。常表现为抑郁、内向、敏感、多疑、社交能力下降等[4]。有研究显示:单纯肥胖儿童常表现缺乏自信、受歧视、伙伴关系不良、自我感觉差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性肥胖患儿存在广泛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等。正因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这类心理问题,加之肥胖的躯体增加了活动时的心肺负担,所以他们常不愿参加集体运动和锻炼,因而易导致恶性循环,使其躯体更加肥胖。因此,肥胖所造成的心理损害应引起高度重视,而对单纯性肥胖患儿的应包括心理行为治疗。
  
  应付方式是个体在应激时所做出的认知行为努力。个体的应付方式一般在一种以上,且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心理应付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组合:"解决问题-求助"为成熟型,以这类应付方式为主的个体在应激或生活事件面前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退避-自责"为不成熟型,以这类应付方式为主的个体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性的人格特点,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合理化"为混合型,这类个体的应付行为集成熟与不成熟于一体,在应付方式上表现为一种矛盾的心态和两面性的人格特点。国内外众多研究已证实,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性,应付在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不良应付方式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不良情绪的发泄,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使应激及其反应易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功能紊乱[5]。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性肥胖儿童在应付方式上存在明显缺陷,多使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应付方式,较少采用"解决问题-求助"这一积极的应付方式,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同龄儿童,因此遇到困难多会选择逃避、退缩。
  
  应付方式问卷与SCL90相关性显示,单纯性肥胖患儿不成熟应付方式中自责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呈正相关;幻想与躯体化、抑郁、敌对性呈正相关;退避与人际关系、敌对性呈正相关。众所周知,解决问题属于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带来正向结果,从而减轻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自责、幻想和回避应付因子属于消极的应付方式,虽然可以暂时回避焦虑情景,但由于这些消极的应付方式主要是否定回避的问题,幻想借助他人宣泄情绪、转移视角。所以消极的应付方式虽然可以暂时躲开压力的威胁,然而压力仍然存在,迟早还得面对,因此会降低心理健康水平。
  
   

  [1] 李占魁,杨玉凤,王惠萍.儿童肥胖症的防治策略[J].康复,2001,5(9):9

  [2] 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93~433,11~35

  [3] 肖计划,许秀峰.应对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

  [4] 余毅震,梁书毅.肥胖症对青少年心身的影响[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5,12(4):156

  [5] 张亚林.精神挫折后不同人群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杂志,199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