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名医经验; 石印玉
Professor SHI YinYu’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osteoporosis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常用的西药有二膦酸盐、降钙素及雌激素等,均需长期用药且费用昂贵。笔者跟随石印玉教授临床以来,经常遇到此病患者,经老师悉心诊治,每获佳效。现将其经验初步如下。
1 补益肝肾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要方法
骨质疏松症多由肝肾不足,精血不能濡养筋骨而致,治疗上多用补肝肾的方法,达到强壮筋骨的目的[1]。石印玉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就松而言是“痿”,若以痛而言属“痹”,其根本为本痿标痹。补益肝肾等中药可以达到维持或轻度增加骨重效果,与除二膦酸盐以外的大部分西药疗效相近,在改善全身症状方面的效果比西药为优。石印玉教授常用补肾填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如用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补肾阳益精血,何首乌、石斛补肝肾之阴,牡蛎归肝肾之经。我们曾用补肾填精的方法,治疗200余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现其骨密度及肾虚症状都有显著改善。动物实验也证实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的疗效肯定[2]。在治疗疗程上,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原则是若非一年以上服药的病例资料,则难以评价其效果。国内评价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际情况是连续服药半年以上。考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疗程较长,石印玉教授认为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与药物剂型中,胶囊服法较为方便,如可以用密骨胶囊或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密骨胶囊是石师常用的制剂,由何首乌、淫羊藿、骨碎补等7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的功效;仙灵骨葆是常用成药,由黔岭藿、续断、补骨脂、地黄、丹参、知母等药物组成,黔岭藿是贵州产的淫羊藿,温阳补肾之功较强,因此仙灵骨葆药性偏温,石师在临证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加以选用。
2 健脾与适度锻炼对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传统中医理论中有补肾不若补脾之说,盖补肾药较多滋腻之品,如用之不当,则难以长期服用;而补脾药多益于胃纳摄食,适宜长期服用。因此石教授用山药、陈皮等制成的健脾方咀嚼片,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与密骨胶囊等药物相近。石印玉教授认为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同时,也应辅以适当的锻炼。他临证时常鼓励患者增加活动量,认为通过适度的锻炼来促进气机流通有利于经脉濡养功能的改善。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有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作用。
3 正确处理骨质疏松症“痛”与“松”的关系
石印玉教授在临证时常告诫我们,骨质疏松症在治疗上要把握“痛”与“松”的关系:患者因“痛”而来,若医者仅从“松”而治,则效果多难理想。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没有痛苦的疾病,只是在生活中发现某些老人有些驼背或身高变矮。近来骨质疏松症引起广泛关注,但大多由骨密度检查与筛选而得骨质疏松的结果,就其症状而言多为轻微腰背痛,仔细追问则有一些不甚严重的肾虚相关症状。若患者因疼痛而就诊,经检查认为属骨质疏松症者,一般肾虚为其次而瘀阻为其主,因此治疗宜先用活血清热药。同时石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标准应基于临床症状改善,而非骨量变化,先当用辨证所定汤剂荡其症,后用补益肝肾健脾诸法缓图根本。
4 典型病案
病案1。徐某,女性,72岁,退休。因“腰痛不能俯仰2天”于2004年9月23日初诊。患者以往长期有腰背部酸痛史。2天前坐长途汽车,因车辆颠簸后出现腰背部疼痛加重,转侧不利,腹胀,大便二日未解,口干。查体见腰背部压痛,L1棘突处有压痛及叩痛,腰部活动不利,X线摄片提示骨质疏松,L1压缩性骨折,压缩约1/3。舌淡红,边尖偏暗,苔薄白腻,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督脉受损,腑气不和,治拟活血理气,接筋续骨,佐以通腑。方用:柴胡6 g、枳实6 g、黄芪12 g、当归9 g、川芎12 g、生大黄9 g、生白术30 g、白芍12 g、骨碎补15 g、狗脊15 g、杜仲15 g、延胡索9 g、红花5 g、续断9 g、炙甘草9 g、桃仁9 g、何首乌9 g、地龙9 g,每日一剂,先予7剂,另予以中药膏药(膜中膏)外敷。1周后复诊见少腹部胀痛渐平,大便正常,腰背部仍有酸痛,活动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继以原法加减治之。方用:黄芪12 g、当归9 g、丹参9 g、川芎12 g、白术12 g、白芍12 g、骨碎补15 g、狗脊15 g、杜仲15 g、青皮9 g、陈皮9 g、延胡索9 g、何首乌9 g、桃仁9 g、红花5 g、续断9 g、炙甘草9 g、地龙9 g,每日一剂,续服14剂,仍以中药膏药(膜中膏)外敷。2周后复诊见腰背部酸痛大减,腰部活动好转,但不耐久坐久站,伴口干。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拟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方用:炙黄芪18 g、当归9 g、川芎9 g、续断12 g、狗脊12 g、骨碎补15 g、杜仲12 g、黄精12 g、何首乌9 g、川牛膝15 g、石斛12 g、黄柏9 g、熟地黄9 g、鹿角9 g、茯苓15 g、枸杞子12 g、炙甘草9 g、菊花3 g,再进14剂,2周后腰背酸痛诸症皆平,嘱继续服用密骨胶囊以资巩固,随访半年诸症未作。
按语:患者女性,年逾七旬。肝肾已亏,无以生化气血,无以充养骨髓,精亏髓空而百骸萎废,形成骨质疏松,为其根本。因此,患者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出现骨折表现。“人有所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临床上往往腰椎有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会出现腹胀便秘,故初期,在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同时,加入大黄、桃仁等药物,通利泻瘀。由于患者年事已高,肝肾精气亦亏,因而在骨折治疗的早期即加入补益肝肾的药物,并随着病程的,加重补肾药物的用量。至骨折基本愈合后,患者骨质疏松的表现成为主要矛盾。所以在以后的治疗中偏重对骨质疏松的中医中药治疗。而该患者“阳不足,阴亦亏”,因此在补益肾精的药物中除了运用鹿角、骨碎补、杜仲等温补肾阳的药物外,还加用何首乌、石斛、枸杞子、黄精、黄柏、菊花等养阴为主的药物。平补阴阳,共获奇功。
病案2。房某,女,70岁,因“双侧髋关节及大腿疼痛半年”于2003年8月18日初诊。患者就诊时诉双髋关节及大腿前内侧疼痛半年,疲劳无力,整天卧床,无腰痛及下肢麻木放射痛,并伴有肩背疼痛。舌质红,舌苔薄,脉细。检查示:脊柱活动好,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左下肢滚动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骨盆X线摄片(双髋关节)示退行性变。腰椎X线摄片示:骨质疏松,L4和L5似有变形。骨密度检查示骨质疏松。石师辨证分析为脾肾虚弱,精血亏虚,骨骼脆弱无力,而发本症。中医诊断为痹症,西医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治疗以补肾,调和阴阳为法,辅以对症治疗。处方用:熟地黄30 g、半夏12 g、陈皮10 g、苍术10 g、炙鸡内金5 g、知母12 g、黄柏12 g、仙灵脾15 g、延胡索15 g、金银花15 g、黄芪30 g、丹皮6 g、泽泻15 g、竹三七15 g,先予以10剂。2003年8月28日复诊,自诉髋部、大腿、肩背处痛楚较前好转,时觉肋弓疼痛。舌苔腻,脉弦。原法有效,加味再进。方用:熟地黄30 g、半夏12 g、陈皮10 g、山药15 g、山萸肉10 g、附片9 g、知母12 g、黄柏12 g、生白术30 g、肉苁蓉15 g、延胡索15 g、鸡内金5 g、远志15 g、莪术20 g、黄芪30 g、竹三七12 g、全蝎粉1 g(冲)、蜈蚣粉1 g(冲),续服30剂。4周后随访,症情显著改善,大腿痛基本未作,未用其它药物。
按语:根据“肾主骨”的理论,肾虚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关键,故治疗宜补肾壮骨,若肾精充足,则筋骨坚硬有力。脾虚则肾精亏虚,骨骼失养,骨骼脆弱无力,以致发生骨质疏松症。故治疗宜兼补气活血,健脾调肝。
[]
1 丁建弥.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的实验及临床研究[J].中成药, 2004, 26(2): 139143.
2 石印玉, 詹红生, 赵咏芳, 等. 补肾中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研究[J].中医杂志,2001, 42(10): 62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