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与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摘要】 目的 了解慢性盆腔炎与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方法 采集36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进行分析。 结果 36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沙眼衣原体阳性106例(29.20%),解脲支原体阳性67例(18.45%),两种混合感染47例(12.95%),且年轻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率较高,与中年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年轻女性慢性盆腔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是慢性盆腔炎的高发人群。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病理表现为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慢性结缔组织炎[1],致病菌种类呈多样性,包括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hla mydia Trachomatis,CT)、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我们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其发病率,并指导临床的预防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来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我站门诊初诊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363例,符合《妇产》第6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按年龄分为A组136例,年龄19 a~24 a,平均(22±1.5) a;未婚有性伴侣者27例;已婚109例,有孕产史25例。B组104例,年龄25 a~35 a,平均(34±1.8) a,均已婚有孕产史;C组126例,年龄>35 a,平均(38±3.1) a,已婚有孕产史。
1.2 方法
于患者宫颈管内2 cm处采集标本。CT、UU运用PCR技术检测,试剂盒由上海复旦有限公司提供,由专业检验师按试剂盒说明规范操作。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CT与UU感染率比较 A、B、C 3组CT阳性者分别为56例(41.18%)、27例(26.21%)、23例(18.50%),共106例;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03,P<0.05),A、C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6.32,P<0.01)。A、B、C 3组UU阳性者分别为31例(22.79%)、19例(18.45%)、17例(13.21%),共67例;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3,P>0.05),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78,P<0.05)。A、B、C组并发感染者分别为20例(14.71%)、15例(14.28%)、12例(9.68%),共47例,3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CT与UU并发NG感染率比较
CT并发NG感染:A、B、C组分别为27例(20.58%)、9例(8.74%)、5例(4.0%),共41例;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64,P>0.05),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4,P<0.05)。UU并发NG感染:A、B、C组分别为23例(16.91%)、13例(12.62%)、9例(7.26%),共45例;A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28,0.025,P>0.05)。
3 讨论
CT和UU感染不仅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CT与UU主要通过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引起慢性盆腔炎。本文显示,慢性盆腔炎患者CT和 UU感染率较高,且年轻患者CT感染率高于中年妇女,说明青年女性是CT感染的高危人群[2]。所以控制 CT和UU感染是降低盆腔炎发病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结果还显示,CT和UU易并发淋球菌感染,可能原因为三者生存的环境和PH值接近,均为侵袭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的病原菌。
CT与UU为最小的细菌[3],可侵入细胞浆内。大环内脂类药物在体内分布较广,组织渗透性良好,CT与UU泌尿生殖器感染[4]疗效显著。但CT、UU感染易出现原发耐药现象,故应做药敏试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
【】
[1]乐杰.妇产[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4
[2]傅式琪,李玉荣.慢性盆腔炎感染因素280例分析[J].妇幼保健,2005,20(11):1359
[3]陆德源. 医学微生物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5
[4]陈者治.新编药物使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