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肺癌22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正源,田丰,李文海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对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肺癌22例27个肿瘤进行多电极高温射频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中无创血压、脉搏和周围血氧饱和度,治疗后肝肾肺功能,CT扫描肿瘤组织低密度影和肿瘤体积的变化以及术后5 a生存率. 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中患者血压、脉搏和周围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改变;治疗后肝肾肺功能无统计学改变;治疗后1 mo内肿瘤体积增大,治疗后3 mo CT扫描显示在27个肿瘤中,肿瘤完全消失(CR)14个(衰退100%);肿瘤缩小(Pra)8个(衰退80%~100%);肿瘤缩小(PRb)4个(衰退50%~80%),肿瘤缩小(NR)1个(衰退小于50%). 肿瘤内低密度影3 moⅠ型1个;Ⅱ型12个;Ⅲ型14个. 5 a生存率为40.91%(9/22). 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效果良好、创伤小,是对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潜在补充治疗.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肺肿瘤;存活率

  利用射频、微波、激光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波等微创的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如,肝癌、肾癌、骨转移瘤和腹膜后肿瘤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策略[1-2]. 目前临床上I 期肺癌患者大多选择手术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基本的治疗多以放、化疗为主,而晚期肺癌同时伴有心功能、肝功能衰竭或全身状况差的患者则无法选择放化疗或手术. 动物试验证明射频治疗肺部肿瘤安全并且有效[3]. 我们采用射频消融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对术前、术后肝肾功能和肺功能的变化以及5 a生存率进行分析,从而对射频消融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999?10/2002?03原发性肺癌22(男18,女4)例,年龄47~81(平均65)岁. 腺癌11例,鳞癌10例,小细胞癌1例,其中3例有2个以上实体瘤,共27个肿瘤实体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切除,部分患者射频治疗前曾接受过化疗.

  1.2方法

  采用美国RadiotherapeuticsTM公司生产的多电极高温射频治疗仪RF?2000,输出功率为465 MHz,最大输出功率为100 W. 射频能量由一根共轴电缆传输到治疗电极,治疗电极由一共轴穿刺套管包绕,展开后为10个作用电极,治疗有效直径为3.5 cm. 根据肿瘤的大小确定每个肿瘤治疗的时间和次数. 一般平均射频治疗时间10 min,最长50 min,对于与大血管邻近的实体瘤治疗时间应相对较长,部分患者进行了2~4次的治疗. 射频治疗的方法为CT扫描确定肿瘤的个数、位置、大小和CT值. 在CT引导无菌条件下,20 mg/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经皮肺穿刺将治疗电极送至肿瘤待治疗的位置,展开10个治疗电极,CT扫描确定对周围重要组织无接触后,启动射频发生器,开始治疗. 治疗前开始进行无创血压、脉搏及周围血饱和度的检测至治疗结束. 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各抽取静脉血4 mL行肝肾功能检测,治疗后5 d复查肺功能.

   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根据Hiraoka等[4]以肿瘤3个相互垂直的直径体积,根据肿瘤的大小变化分为4级:肿瘤完全消失(complete regression, CR)(衰退100%);肿瘤缩小(partial regression, PRa)(衰退80%~100%);肿瘤缩小(partial regression, PRb)(衰退50%~80%);肿瘤缩小(non?regression, NR)(衰退小于50%). 按肿瘤中低密度影在肿瘤最大切面上所占的百分比分为3型:Ⅰ型<50%,Ⅱ型50%~80%,Ⅲ型>80%. 以上两种指标通过术后每月CT扫描来确定. 1 a后每3 mo行CT扫描,3 a后每6 mo扫描,同时监测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改变,所有患者随访5 a以上.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用x±s表示,用SPSS 11.0软件处理,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变化患者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中无创持续监测血压(120±8.9/80±1.1 vs 130±9.1/70±1.2) mmHg;脉搏(80±4.33 vs 85±5.61)次/分;周围血氧饱和度(95±2.33 vs 94±3.31)%无差异. 治疗前和治疗后1 d肝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5 d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原发性肺癌射频治疗前与治疗后5 d肺功能比较(略)

   2.2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后根据肿瘤3个相互垂直的直径计算体积,结果显示,CR:14个肿瘤;Pra:8个肿瘤;PRb:4个肿瘤;NR:1个肿瘤. 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5~5 a进行CT检查,肿瘤为Ⅰ型的1个,Ⅱ型的12个,Ⅲ型的14个. 部分患者肿瘤坏死后亦可通过支气管内咳出,咳出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液化性坏死,在CT成像上表现为空洞样的改变(图1).

  2.3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随访3 a生存率为54.5%(12/22),5 a生存率为40.9%(9/22). 其中4例(18.2%)发生少量气胸,经胸腔穿刺术或闭式引流术后2~3 d痊愈出院.

  3讨论

  肺癌预后较差是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 传统上肺癌实体瘤的主要通过手术切除、系统性化疗或局部放射治疗,但很大一部分患者疗效较差[5]. 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由于具有治疗时间短,不需要全身麻醉,住院周期短和费用低等特点,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6],已经成为可靠的微创和姑息性治疗的手段. 肺癌志愿者接受这种技术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射频消融诱导实体瘤发生坏死,从而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射频消融通过在实体瘤中产生热量诱导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和控制肿瘤细胞快速生长的目的[7]. I 期肺癌5 a生存率很少能超过67%,II 期40%,IIIa期为30%,III期b为5%,而IV期肺癌很少超过2%[8]. 我们通过对治疗前后及3 mo的随访观察发现,治疗早期由于正常组织对高温烧伤的反应,水肿较重,肿瘤体积在1 mo内表现为增大,但肿瘤中低密度影可反应当时的治疗效果;3 mo后,由于肿瘤周围组织水肿吸收及肿瘤细胞的坏死,肿瘤的体积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此转归过程与体表皮肤烧伤的病理转归过程相似. 到6 mo时肿瘤组织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同时检测肿瘤标记物表达也明显降低,甚至达到正常范围. 通过3 a及5 a的随访,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在有效生存时间内咳嗽、咯血及胸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5 a生存率可达到40.9%.

  射频消融治疗对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全身条件要求不高,射频消融治疗对血压、脉搏及周围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射频消融治疗后对肝肾功能、肺功能也无明显影,即使肿瘤有复发,由于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还可以进行多次治疗,从而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具有以下优点: ① 治疗可以重复进行;②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③ 住院周期短;④ 对患者全身条件要求较低;⑤ 治疗效果良好;⑥并发症仅有少量气胸.
  综上,多电极高温射频治疗肺转移瘤为肺部多发性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预测射频治疗肺部肿瘤的前景十分广阔,是对肺癌综合治疗手段中一个新生的具有极大潜力的补充治疗方法.

【】
    [1]Goldberg SN, Charboneau JW, Dodd GD 3rd, et al. Image?guided tumor ablation: Proposal for standardization of terms and reporting criteria[J]. Radiology, 2003,228:335-345.

  [2]Goetz MP, Callstrom MR, Charboneau JW, et al. Percutaneous image?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ainful metastases involving bone: A multicenter study[J]. J Clin Oncol, 2004, 22:300-306.

  [3]Ahrar K, Price RE, Wallace MJ, et al.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lung tumors in a large animal model[J].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3,14:1037-1043.

  [4]Hiraoka M, Jo S, Akuta K,et al. Radiofrequency capacitive hyperthermia for deep?seated tumors. Ⅱ. Effects of thermoradiotherapy[J]. Cancer, 1987, 60:128-135.

  [5]Soto Parra H, Latteri F, Cavina R, et al. Treatment perspectives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Tumor, 2000, 86(suppl 1):S36-S41.

  [6]Wood BJ, Ramkaransingh JR, Fojo T, et al. Percutaneous tumor ablation with radiofrequency[J]. Cancer, 2002, 94:443-451.

  [7]Goldberg SN, Gazelle GS, Compton CC, et al.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malignancy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 Cancer, 2000, 88:2452-2463.

  [8]Scudamore CH, Lee SI, Patterson EJ, et 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llowed by resection of malignant liver tumors[J]. Am J Surg, 1999,117:4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