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对四肢骨折不愈合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书文,肖刚,李学敏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对四肢骨折不愈合患者前后Fib、DD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四肢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Fib、DD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明显,且接近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可通过改善凝血、纤溶活性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促进骨折愈合。

    [关键词]  四肢骨折不愈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三七土元胶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骨折不愈合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传统植骨方法疗效肯定,但需要切开手术。我科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观察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DD)的影响,并与传统手术治疗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5~78岁,平均41.5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1.5个月。骨折不愈合部位:肱骨14例,腕舟骨17例,股骨10例,胫骨19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6~77岁,平均40.7岁;病程5~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不愈合部位:肱骨9例,腕舟骨11例,股骨7例,胫骨1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纳入标准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修复的过程已完全停止,如不经治疗改变骨折部位的局部条件,则不能形成骨连接。临床表现为患肢持续性疼痛、不稳定、使用无力。检查时肢体有异常活动或假关节。局部可有水肿及压痛。X线片表现为骨端硬化,骨髓腔封闭,有时两骨折端形成杵臼状假关节。有时骨折端萎缩疏松,骨端间隙增大。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术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1)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术:严格无菌操作,备2枚骨穿针,穿刺部位深者用硬膜外穿刺针,采用局部麻醉。首先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1枚骨穿针或硬膜外穿刺针准确穿入骨不连部位,并用针尖轻轻剥离骨不连部位的瘢痕组织,以利于骨髓的均匀渗入,保留该穿刺针。用另一枚骨穿针连接注射器在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抽取后即刻连接骨不连部位的穿刺针,将骨髓缓慢注入骨不连部位。注射时因阻力较大,需加压注射。一般腕舟骨不连部位注射10 ml,注射1次即可。四肢长骨骨不连每次注射30 ml,骨髓注射后局部稍加压包扎,并选用合适的固定。隔4周注射1次,共治疗3次。(2)口服三七土元胶囊:自制[批准文号:鄂药制字(2001)第GZ08-019号],每粒含广三七0.3 g,土鳖虫0.2 g。服用方法: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连续服3个月后评定疗效。

    1.3.2  对照组  传统手术治疗:采用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咬除硬化骨及骨端间软组织造成新的骨断面并打通髓腔,取自体髂骨植入缺损部位,然后分别予以适当的内固定。

    2  结果

    2.1  检测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患者均于早晨空腹静息状态下肘静脉采血,血液用枸橼酸钠抗凝,3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层血浆,置-20 ℃冰箱保存备检。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采用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上药盒均购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

    2.2  两组前后Fib、DD含量变化的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Fib、DD含量变化的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由表1可见,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Fib、DD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明显,且接近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可通过改善凝血、纤溶活性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促进骨折愈合。

    3  讨论

    D-二聚体是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血浆水平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1]。而纤维蛋白原则是血浆中的蛋白分子,可以吸附在细胞表面,有较强的使邻近细胞间发生并联的作用,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则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含量的增加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2]。有研究认为[3],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作为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创伤,尤其是多发性长骨骨折后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4]。实验研究表明,骨折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5,6],表明患者在急性期内有明显的纤维蛋白原形成和降解,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

    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自体骨髓血能促进骨折愈合及骨缺损修复[7,8]。自体骨髓来源丰富,可经皮穿刺移植于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部位,产生的损伤小,不存在免疫反应的问题,在临床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我们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其中三七土元胶囊可加强祛瘀生新,接骨续损。观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患者Fib、DD含量明显下降,通过改善凝血、纤溶活性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促进骨折愈合。

    []

    1  Feibrg WM,Bruck DC,Ring ME,et al.Hemostatic markers in acute stroke.Stroke,1989,20:592.

    2  李家增,贺石林,张广森,等.血栓形成与临床医学.长沙:湖南技术出版社,1991,379-397.

    3  Vaya A,Mira Y,Martinez M,et al.Activa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pigs following lower limb gunshot trauma.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01,12:477-485.

    4  吴建华,张代民,扈培霞.骨折病人纤维蛋白原测定及意义.矫形外科杂志,2000,7(5):458.

    5  林粤,韩玲霞,王北宁.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5):912-913.

    6  李晓东,马建民,尚咏,等.四肢骨折病人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意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9):894-895.

    7  梁雨田,张伯勋,卢世璧,等.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98,36(2):74-76.

    8  徐耀增,王晓东,董天华,等.自体骨髓经皮注射移植治疗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9):58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