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住院结构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叶丽,李静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及危险因素10年来的演变趋势。方法  收集1990年度和2000年度在我校附属住院的心血管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其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分布。结果  疾病种类中缺血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呈上升趋势,风湿性心脏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超重、糖尿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饮酒、高盐、体力活动少、职业紧张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充分认识心血管疾病构成史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心血管疾病新的护理方案和预防控制策略的制订。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构成比;危险因素;护理方案;预防策略
   
  近1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我国建设形势喜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我们对重庆地区1990年度和2000年度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心血管及危险因素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现将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收集1990年度和2000年度在我校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1990年度共1093例,符合心血管病种989例,其中男460例,女529例。2000年度共2202例,符合心血管病种的2150例,其中男1089例,女1061例。

  1.2  疾病分类及统计学方法  疾病分类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标准。统计数据采用χ2检验及Fisher检验。

  1.3  危险因素  按照心血管病流行学调查研究方法手册中的方法及标准进行。按照统计表格收集资料,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及家族史、吸烟、饮酒、体重指数[1][BMI=体重(kg)/身高(m2)]、高盐饮食、体力活动少、职业因素等。统计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病情况  从疾病种类住院例数看,缺血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呈明显上升趋势;风湿性心脏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继发性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及其他心脏病相差不显著。见表1。

  表1  两个年度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患病情况  (略)

  注:*P<0.05

  2.2  危险因素  从两个年度危险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超重(BMI≥24)、糖尿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饮酒、高盐、体力活动少、职业紧张,2000年度与1990年度相比较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在本研究中不显著。见表2。

  表2  两个年度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比较  (略)

  注:*P<0.05

  3  讨论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手段的日益发达,心血管疾病构成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组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度与1990年度相比较,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上升33.5%,原发性高血压上升23.9%,风湿性心脏病下降27.0%。上述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病,极大地危害本社区人群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2]。本文所列的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重庆地区2000年度与1990年度相比,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起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动物内脏、动物油脂、高盐饮食摄入明显偏多,且多嗜酒、超体重、肥胖者、体力活动少这些综合因素使近来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明显增加。职业紧张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在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在美国、瑞典、以色列进行的几项前瞻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职业紧张与冠心病有明确的关联[3]。Schmall等报道,工作紧张与高血压之间有显著关联[4]。人们工作任务重、节奏快、工作时间长、生活节律不稳定等,使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危险因素的上升应引起政府、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并通过宣传、预防和制定相应标准引导人们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文献]

  1  叶亭亭.预防医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血压联盟制定.高血压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61-263.

  3  耿贯一.流行病学(第3卷),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2.

  4  Schnall P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ain workplac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left ventriculan mass index.Result of a case-control study.JAMA,1990,263(14):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