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MALT型淋巴瘤 24例临床病理分析
【关键词】 胃;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MALT型淋巴瘤为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一个独立类型,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形态具有独特性。本文对我们两院收治的24例胃MALT型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我们两院1995年1月~2006年7月间外科手术切除标本8例,内镜活检标本16例。
1.2 方法 全部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CD20、CD79a、CD45RO、EnVision 试剂为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18 :1,年龄22~72岁,中位年龄56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12例,黑便4例,恶心、呕吐3例,返酸、嗳气5例。查体上腹部压痛18例,24例均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2.2 病理检查
2.2.1 巨检 手术切除标本肿瘤2cm×1.5cm×0.6cm~11cm×5cm×2.5cm大小。溃疡型5例,结节隆起型1例,弥漫浸润型2例。内镜活检溃疡型10例,广泛糜烂4例,位于胃窦16例,胃体6例,胃底2例。
2.2.2 镜检 肿瘤细胞小或中等大小,不规则核,胞质少,形似生发中心的小裂细胞;有的胞质较丰富且淡染,核圆形,似单核细胞。33%(8/24)的病例可见淋巴上皮病变,表现为肿瘤细胞侵入上皮并不同程度地破坏上皮。25%(6/24)伴有不同程度的浆细胞样分化;58.3%(14/24)可见反应性滤泡增生伴不同程度滤泡克隆化。
2.2.3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LCA、CD20(+)和/ 或CD79a(+),CD45RO(-)。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MALT型淋巴瘤是淋巴结外最常见的一种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形态具有独特性,表现为局限性、惰性生长及“归巢”特点。胃的MALT型淋巴瘤约占结外淋巴瘤的30%~50%[1],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高峰在70岁左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以胃窦和胃体多见,其次为胃底、贲门;胃镜检查常见非特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内镜下难与胃癌、巨大肥厚性胃炎及良性溃疡相鉴别,所以病理活检极为重要。易智慧等[2]报道,胃活检标本的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73.2%的病例可术前确诊。
3.2 诊断与鉴别诊断 MALT型淋巴瘤的组织学诊断最基本的条件主要包括:(1)边缘区B细胞单克隆增生是最基本的组织学改变。(2)淋巴上皮病变,即肿瘤细胞三五成簇地侵入上皮并不同程度地破坏上皮。(3)淋巴滤泡克隆化,指部分反应性增生的淋巴滤泡被肿瘤细胞包围、侵入滤泡套区甚至生发中心并取而代之。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CD20、D79a(+),CD45RO、CD5、CD10(-),IgM(+)、IgA(-)、IgG(-)。
胃MALT型淋巴瘤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胃类癌:其肿瘤细胞小,胞质少或无,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燕麦状,深染。有时弥漫性排列而从形态上不易与小细胞淋巴瘤鉴别。其免疫组化NSE、CgA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2)伴有大量淋巴滤泡的慢性胃炎或胃溃疡: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细胞成分多样,滤泡结构完整,滤泡间有较多的浆细胞。包绕生发中心的是套细胞,而不是小生发中心样的肿瘤细胞。免疫球蛋白轻链在MALT中呈单克隆表达,而在反应性增生中呈多克隆表达。(3)滤泡性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MALT型淋巴瘤由于存在部分淋巴滤泡克隆化而可能误诊为滤泡性淋巴瘤,又可因套细胞淋巴瘤残存萎缩的生发中心而被误诊为MALT型淋巴瘤。鉴别点在于两者均无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滤泡性淋巴瘤为CD10、BCL-6(+),套细胞淋巴瘤为cyclinDL(+)。
3.3 及预后 目前我国对胃MALT淋巴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5年生存率为91%,10年生存率达75%[1]。近年国外已基本放弃手术治疗,单纯采用抗Hp治疗,83%患者可完全缓解[3]。本组MALT淋巴瘤治疗预后良好,目前仅有1例复发,患者全部健在。
【】
1 朱梅刚.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220-226.
2 易智慧,欧阳钦,李甘地.78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临床内杂志,2002,19(2):102-104.
3 朱梅刚.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标准.临床与实践病杂志,2002,18(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