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针对胆色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的成因,选择高效药物,阻断结石形成的起始,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消坚化软,溶石排石。
【名称】:不用开刀,把胆石化掉,这是多少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也是WHO所大力提倡和要求的。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以改善血液的浓粘度,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针对结石的不同成因机理,以增加胆汁酸为前题,选择高效药物,不但可阻断结石形成的起始,而且可快速溶解胆色素结石(直径2.8cm以下)及手术后的肝内胆管结石(直径1.2cm以下),还可较快的溶解直径2.5cm以下的胆固醇结石,把WHO所提倡的溶石疗法推向了全球的一个新的高点。为我华夏,为我中医,扬眉吐气。
【论文内容】:
胆石按成分可分为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囊内多生胆固醇结石,而胆总管及肝内外胆管则多生胆色素结石。笔者运用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辩证论治胆石症,收到了较好效果,兹将病例和体会介绍如下:
1、胆色素结石
胆色素结石属于“炎症性结石”,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胆红素钙。医学指出:正常情况下,胆盐中的胆汁酸对游离的胆红素有助溶作用,当胆汁酸浓度过低,与胆红素的比值下降,可使胆汁生成大量的色素沉淀,形成结石。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主要机理不同,胆色素结石的发病与胆道感染及胆汁瘀积明显关系。感染是生石的“首要因素”,瘀积是生石的“必要条件”。没有瘀积,即使有感染也不易形成结石。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不仅可改善血液及胆汁的瘀滞和浓粘,改善肝功能,促使胆汁的排泄。药研究证明,方中的金钱草、黄芩、茵陈、大黄等药可明显使胆汁酸升高,使胆红素显著降低,减少色素结石的生成。诸药配伍行气活血,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消炎利胆,有改善临床体征,溶石排石的良好疗效。
病例1:邱某,女,47岁,1994年因胆石症手术切除胆囊,1996年以来肝区经常隐隐刺痛不适,疑是胃痛,多年来四方求治,均未凑效,经介绍于2000年8月23日来我所就医,带来8月19日B超检查单提示:右肝内胆管见数枚大小不等结石,最大为12mm×10mm。现代医学指出,胆固醇结石经切除胆囊后,一般不会复发结石;手术切除胆囊后,肝内胆管复发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这种术后复发的结石,概称为“胆道残余结石”,是公认难治的结石病。诊见:右胁肋区刺痛,会放射至右肩背疼痛,面见黄绿色(阻塞性黄疸),舌质紫暗,口基苔腻,尿短少色黄赤(尿胆红素阳性),脉细、涩细、涩、右寸口脉沉弱。肺主气,调节全身各脏腑的气机,肺气不足,气机阻滞,不但水道不调,血脉凝滞不畅,还直接影响肝的疏泄,肝气郁结,肝胆法瘀滞,排汇失常,致使胆红素代谢障碍,遂生结石。肝内结石阻塞日久,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中医辩证:肝郁瘀阻、肺失宣肃、湿热积聚中焦,诊断为“胁痛”“黄疸”。治当: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宣肺利水,溶石排石。处方:黄芪12g,杏仁8g,黄芩8g,柴胡10g,三棱8g,莪术8g,生地10g,当归10g,枳壳10g,茵陈12g,金钱草15g,七叶莲15g,元明粉12g(分冲服),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2次,2次分服。另给笔者自制化石散(成分见后),每次1包,每日3次,开水送服。方中黄芪,杏仁配伍,补宣肺气,通调水道;柴胡,黄芩,一升一降,疏肝解郁,清热消炎;三棱,莪术加当归,生地,破瘀活血,消坚散结而不伤血;七叶莲缓急止痛;金钱草富含植物去氧胆酸,可显著增加胆汁酸含量。得三棱,莪术之助,溶石、碎石、排石力更加强劲:“六腑以通”为用“枳壳,茵陈通利肝气扩张胆道,松弛奥狄氏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再合大黄、元明粉推陈致新,荡涤通降之力,共促细小结石的排出。诸药合用,服至9月6日,气血通畅,湿热得清,体征改善,胁痛缓解,黄疸消退,尿量增加,尿色转清,B超复查,结石明显溶化,缩小,右肝内胆管仅剩下几个砂粒大小的小结石。效则守方,原方加党参20g,以扶下祛邪,并继续服化石散。至9月12日,遵医嘱再作B超复查,原右肝内胆管里的12mm×10mm,等多枚结石,均全部消失,体征悉解,20多天,近期治愈,效果满意。
病例2:梁某,女,48岁,患者于2000年2月中旬因胆石症手术切除胆囊,距今才4个多月,6月11日因右上腹剧痛作B超检查,发现于胆总管内复发性结石,直径10.1mm伴多枚2mm的小结石。当天下午来本所就医。因疼痛不能坐卧,由其夫抱着就诊。认见:脉双尺沉弱,右寸及双关紧数,舌淡苔特腻,舌边尖均有瘀血斑点。诊断为胆总管色素性多发结石。证属:双肾功能低下,血瘀气滞,湿热中阻之“胁痛”,当活血化瘀,补肾行水,疏肝解郁。处方:桂枝、生地、元胡、三棱、莪术、留行子、黄芩、白芍、内金、金钱草、茵陈、川军、七叶莲、甘草。五剂,日一剂,水煎2次,2次分服,并给予化石散,每日3次,每次1包,开水送服,方中重用桂枝,生地。桂枝通阳利水,且有补肾阳及引火归原的作用;生地质润养肾阴生津,清补又不滞涩,还可直入血分,清热凉血。服完第三剂药,停了一年多的月经来潮,疼痛全止。先后共服药15剂,肾阳得振,肾阴得养,瘀滞得通,湿热得清,结石溶化,排净。6月26日经县及中医院B超检查,结石全部消失,仅胆总管内有蛔虫一条。再进五剂驱化蛔虫及巩固药,而收全功,20天,近期治愈,效果良好。
2、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机制是胆汁中类脂质代谢障碍所致,故又称为“代谢性结石”。摄入过多高胆固醇食物,肝脏病变、功能失常,胆汁滞留,或胆囊炎症使肝肠循环胆盐回收减少,均可引起胆汁酸池缩小,形成胆固醇代谢障碍。尽管成因多种,但最终均导致胆汁酸、卵磷脂和胆固醇三者平衡关系失调,而使胆固醇呈过饱和,不断析出结晶,一旦胆汁瘀滞,排泄不畅,结晶积聚,形成代谢性结石。活血化瘀,疏利肝胆的方药,可降血脂,改善血液的浓粘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理气解郁,清利肝胆湿热,促使滞留胆汁的排泄,还可溶石排石。方药中的生山楂是著名的消肉食,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中草药,药研究证明:山楂富含山楂酸,黄酮酸和内脂等成分,可使胆汁酸、卵磷脂和胆固醇的比值升高,减少胆固醇沉淀,溶解胆固醇结石,可,亦可预防。而富含植物去氧胆酸的金钱草,也可明显增加胆汁酸,溶解结石,且无熊去氧胆酸的副作用。
病例3,患者,男,成人,因右上腹疼痛,经B超检查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经服熊去氧胆酸和抗菌素治疗,症状好转,但停药后,结石又增大。经介绍于1999年4月17日前来本所就医带来4月15日B超单提示:胆囊结石大小15mm×11mm伴胆囊炎。属胆固醇性结石(熊去氧胆酸对胆色素结石无效)。诊见:右胁肋胆囊部位隐痛,放射至右肩背疼痛,胆囊部腹肌紧张,有压痛。舌质紫,苔薄黄,大便干燥,尿黄,脉弦涩,独左尺细弱。“肝肾同源”,肾藏精主水,肾精不足,肝血与肾精相滋养生化不足。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肝火亢盛,疏泄失常,血瘀气滞,湿热中阻,熬煎日久,生成结石。治当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滋阴清热,溶石排石。处方:柴胡、三棱、莪术、郁金、枳壳、茵陈、生山楂、金钱草、内金、生地、元参、山萸肉、川军、七叶莲,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同时给予化石散。每日3次,每次一包,开水送服。10剂后,胁痛缓解,尿量增加,尿色转清,5月2日B超复查,结石已缩小至0.7cm×0.5mm并多个砂粒大小结石。效则守方,加留行子12g,中途患者因事曾停服药1周余,后继续服至5月22日,体证悉解,次日作B超复查,原胆囊内15mm×11mm的结石全部消失。嘱日常少进食高脂肪的肉食,多吃鲜嫩蔬菜。2000年10月12日随访,未复发,身体健康如常。
3、体会
胆石症治疗重点在肝胆,但在恢复肝胆功能,溶石排石的同时,注意调整和恢复有关的功能失常的脏腑,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如例1的补宣肺气;例2的振肾阳、滋肾阴;例3的壮水涵木都起到了较好的协同治疗作用,提高了疗效。
“炎症性”胆色素结石及“代谢性”胆固醇结石,除各自有形成的首要因素外,都还要有一个“必要条件”——瘀滞,这既有胆汁的瘀积,也有肝血流量不足,疏泄功能失常的问题,活血化瘀,疏利肝胆的方药,能较好解决“瘀滞”问题,不失为较可取的治法。
现代医学指出:胆汁酸是一种奇妙物质,它既可溶解胆固醇又可溶解游离胆红素。本着增加胆汁酸含量,改善血液的浓粘瘀滞,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消坚化积,溶石排石的要求。笔者自制化石散以:柴胡、内金、金钱草、三棱、莪术、郁金、鳖甲、元胡、川军、枳实、茵陈、黄芩等为主,并针对胆色素结石及胆醇结石的成因不同,各另外略有加减而制成。临床使用,有较好的溶石排石的效果。
下一篇:浅谈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