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衰竭之谜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升举 张天基 时间:2010-07-12
内容提要:本文从逻辑推理和客观存在证明生命的本质是细胞共振。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导出了生命的“生长积变,阻振衰竭”机理。并依据充分的事实来证明这一机理。您如果想了解生命的本质和衰竭机理,本文的阐释将为你尽解其疑。

破译了生命的本质便是找到了打开生命大门的金钥匙;揭开了生命衰竭的谜底更使人类对长寿的研究拨云见天。本文以全新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对生命本质和生命衰竭作专题讨论。
动物的肌肉细胞能够牵动骨骼进行伸缩运动,植物细胞也能够运输自身所需的水分和养料,生物细胞之所以具有这些功能,是因为生物细胞的运动是有序性的。如果生物细胞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那么生物细胞则不能形成定向运动或致使其体内的其它物质形成定向运动,生物的细胞就不可能具有上述功能。
从生物细胞能够完成有序性运动可推知下面两条结论:一、生物细胞具有方向性(极性);二、生物细胞大致是有序排列的。因为生物细胞如果缺少上述某一条件,生物细胞将无法进行有序性运动。这类似在拔河运动中,运动员必须排列有序地向同一方向进行有序运动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拔河运动一样。
生物细胞为什么会具有极性和有序性排列呢?这是因为生物的细胞内和细胞间有作用力存在。如果生物的细胞内和细胞间无作用力存在,那么生物细胞将无法协调起来同步运动。本文把生物细胞内和细胞间存在的作用力叫细胞力。根据作者对生物生理现象的研究得知,生物细胞有从干扰端(或封闭中心)到自由端(或外表)排列的性质。我们把生物细胞的干扰端叫细胞的阴极,把与此相反的一端叫细胞的阳极。
除产生细胞力外,细胞的又一功能是不停地产生着振动波。原子分子论的学说告诉我们,原子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振动是原子分子运动的一种形式。而细胞又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故生物细胞也必然在不停地振动着。
一个原子的振动能量是非常有限的,一群原子的无章运动,其运动的动能只会相互抵消,但如果这群原子之间产生了共振,其产生的作用就不能忽视了。
我们知道生物的每个细胞都是由大量的有机分子组成的,其中每个有机分子都是由巨大数量的原子所组成。牵连在一个分子中的各个原子之间必然要产生共振。因此,有机分子产生的共振波必然是强大的。可以想象,核糖核酸梯子长链的共振波一定会具有拔河运动的效应。
在一个生物细胞中,各个分子是有机的协调在一个细胞中的,其分子间也必然会产生共振。因此,生物的一个细胞产生的振动波就更强大了。
同种同向排列的细胞,其振动频率必然相同,其振动方向必然一致,故必然会产生共振现象。作者把单细胞生物细胞产生的振动波,多细胞生物细胞产生的共振波命名为细胞波。
一个生物的特性,是由其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决定的,因此,一个生物的细胞波特性,也是由其细胞核中的核糖核酸决定的。
生物机体的同种细胞在完成某项生理功能时,一个细胞产生的作用如果是亿分之一,两个发生了共振的同种细胞产生的作用显然是亿分之二。但是两个振动相反的同种细胞由于它们的振动要相互抵消,故其产生的作用为零。因此可见,生物的细胞能很好的同步共振,细胞的功能就强,反之则弱。如果生物的细胞之间不能够同步共振了,那么生物的细胞集体也就无法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了,生物的生命也就必然要消亡。
从而可知,生命的本质是细胞共振。
为了证明上述结论我们先来研究生命对有序和无序两种振波有什么不同反应。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乐音对生命有益;而噪音则会伤害生命。有人作过实验,给西红柿戴上放着轻的耳机,西红柿会长得非常硕大。还有人发现,在小提琴师经常练琴的地点周围,庄稼会长得比别处茂盛。医学家也都认为,多听轻音乐与健康有益,甚至有的医生还认为孕妇多听轻音乐可提高胎儿的体质和智商。
然而,噪音对生物的作用则与此相反,强大的噪声不但很快致人与动物死亡,而且还能杀死植物。
我们知道乐音和噪音都是振动波,乐音是有序的振动波,噪音则是无序的振动波,乐音和噪音既然能改变生命的生存状态,那么生命注定和振动有关;而乐音有益于生命,则证明生命的本质和有序的振动波相类同;噪音对生命有害,则证明生命的本质和无序的振动波是相悖的。
人的睡欲就是一个与其细胞共振波有关的问题。人在一天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因为细胞的定向伸缩,在细胞间不断的累积着拉力和压力。细胞间这些作用力的存在必然使生物细胞产生形变和位移。细胞的形变会改变细胞自身的振动周期,细胞之间的相对位移会破坏细胞之间的有序排列,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阻碍细胞之间的同步共振。因此,人经较长时间的体力或脑力劳动都会感到疲劳,但在夜间睡眠时由于神经细胞解除了对其它细胞的约束,细胞间的作用力和细胞的形变便随着细胞的相对自由运动而渐渐的消除了,这就使得细胞间的同步共振重新得以加强。所以睡眠可恢复人的体力和智力。
睡眠的上述功效,是对生命的本质是细胞共振这一结论的间接例证。
远在几千年前,人体产生的细胞共振波就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不过他们把人体产生的细胞波和万物产生的振动波不叫波而叫气(真气),中医学还认为气是生命的根本,著名医书《难经•八难》中就说“气者,人之根本也”。医学家张景岳也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中医学还认为人体的器官不同,其产生的气的性质也就不同,我们知道,人体中不同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不同的细胞产生的细胞波当然是不同的,故不同的器官产生的气的性质必然是不同的。
中医学把肺、肝、肾、心、脾五藏产生的五种不同的细胞波叫五气,用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的事物来类比五藏间产生的细胞波和其生克制化关系。在中医学和道教养生学中把五藏间的这种类比关系叫五行。比如,肺在五行中属金。古人曰“金曰从革”革是指革变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性质。肝属木,古人曰“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性质……五行中的相生关系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归属到五藏即是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气,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而五行间相克关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而归属到五藏即是肺气克肝气,肝气克脾气,脾气克肾气,肾气克心气,心气克肺气。五行间的其它关系本文就不一一赘述了。
如果人的藏腑发生了病菌,病毒感染或细胞变异、器官移植、异物入侵等,这些异物或被破坏的组织细胞产生的振动波和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产生的细胞波是不同的,当人体组织中存在这些异物时,其两种振波必然会产生排斥效应,人体组织的同种细胞的细胞波排斥异物振动波的效应便是人体的免疫力。因中医把物质产生的振动波叫气,故异物在人体中形成的气便是病气或邪气了。有的时候,外物的振动波传入人体,而并没有异物入侵人体,如果这种振波对人体是有害的,中医则谓之邪气入侵,因西医只重视实体检测,而现阶段对气还没有检测手段,故病气对西医来说较为陌生。
根据五行学说的相克机理,阴阳五气在人的体内不平衡时,就会阻碍人体某些器官的细胞共振。比如肝藏的细胞波过分强大时,就会克制脾藏的细胞波的共振,这就可能造成人体疾病。
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其分子的振动频率是不同的,故其对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以次推知,不同的物质对入侵人体的病菌、病毒、变异细胞及邪气等异物的作用也必然不同。根据不同物质对人体组织器官和侵害人体异物的生克关系,当我们的脏腑之气不平衡时,我们就选用能抑强扶弱的物质对脏腑作用,便可调整人体阴阳;当人体受病菌、病毒、变异细胞及邪气侵害时,我们则选用祛杀这些异物的物质和异物作用便可杀灭或清除这些异物。中医治病的机理就是用物质振波之间的生克关系调理人体阴阳或杀灭清除人体异物的。其选用的物质便是中药。
人体真气的阴阳平衡和人体五藏五行的生克制化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临床的有力武器。而阴阳五行学说其实质就是气的学说,也就是波的学说。从而可见人的真气和人体的关系是多么重要。依此可见,生命的本质是细胞
共振。
弄清了细胞共振与生物生命的关系,生物衰竭的奥秘也就容易解开了。
前面已推得细胞的同步共振可加强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加强了,生物的生命力必然会提高,死亡也就不会发生。那么向着相反的方向推理,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体,其细胞的功能一定是微弱的,细胞间的同步共振也必然是微弱的。
是不是在生物生活的进程中,潜伏着阻抗生物细胞间同步共振的某种因素呢?生物机体的衰竭,是伴随岁月的流失渐渐地走向死亡的,生物机体的衰竭是不是潜伏在细胞的分裂之中呢?
从进化论中物种的遗传和变异的理论得知,生物的性状在遗传给下一代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要产生变异,而这种变异归根结底还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变异。因为生物的后代是从上一代生物的生殖细胞分裂而来的,因此可以说细胞在分裂地过程中要产生变异。尽管这种变异是微小的,但如果经很多代的积累。那么这种变异就会相当明显的表现出来。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推出,同向排列的同种细胞会产生共振。其功能就会加强。而无章组合的即使是同种细胞,其功能也会相互抵消许多。根据同样的道理,如果说生物的细胞之间产生了变异,那么,细胞之间的这种变化,必然造成细胞之间的振动频率有所不同,从而致使其共振阻抗随之增大。在上述条件下,不管细胞之间的排列如何,细胞之间的同步共振都将受到影响,故细胞的功能必然会减弱。
然而,一个生物体的生存,其细胞的分裂却是始终都在进行着。同种细胞的后代,在其分裂的过程中细胞的变异在不断的积累着。伴随着变异的积累,细胞的同种性质在不断的分化着。细胞的振动周期也在慢慢地分化着,一族同种细胞的振动周期的分化,必然对细胞间的同步共振要产生阻抗。当这种阻抗达到某一程度时,细胞间的同步共振就将终止,于是这个生命体也就消亡了。因此,生物的生命从诞生经少壮至衰竭的过程,从细胞学的角度讲,那就是生物的同种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变异,产生异化,从而使细胞的共振阻抗不断增大以致最终达到制止细胞共振的过程。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多细胞生物衰竭的这一机理简述为“生长积变,阻振衰竭”。
生命衰竭的现象,完全证实了上面的机理。我们知道,生命对于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来说,那是永远不会衰竭的,只有多细胞生物才会衰竭。上述机理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问题。因为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因此单细胞的生命个体是不存在细胞之间的共振现象的,所以单细胞的生物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即便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异,其个体细胞的振动阻抗也不会增大,故其细胞的振动波也不会衰竭。但多细胞的生命则不然,由于其细胞的分裂会产生变异,细胞变异的积累会促使细胞共振阻抗的增大,故其衰竭现象也就随之而发生了。
关于生物细胞的变异程度伴随细胞分裂次数的累积而增大的现象。凭借我们的肉眼也容易观察出来。细胞分裂次数累积较少的儿童的肌肤,活象一块无瑕美玉,给人一种冰清玉洁剔透光滑的质感。而细胞分裂次数较多的老年人的肌肤却是老态龙钟,皮皱不堪。若观其色泽,也是青紫皂白,满肤斑爻,混杂不纯。
年老衰竭的生物的肌肤为什么会产生皮皱呢?其实生物的肌肤皮皱与否,是由生物肌肤细胞的振动状态决定的。青年人的细胞异化程度较低,其细胞间的共振较强,细胞间的物质运动就比较活跃。故其肌肤没有皮皱,而老年人则相反。
观察人从初生至成年的各生长阶段细胞分裂的速度与其肌肤老化的速度,可以得出这样的,其二者的变化是等速的。比如,人在初生阶段细胞分裂最快,而人的肌肤也在初生阶段变化也最较快,到了成人阶段,人的细胞分裂最慢,而成年人的肌肤的变化比青少年要慢的多。人的肌肤变化是向着老化方向的,所以从实质上说是肌肤老化。人的肌肤的老化速度和其细胞的分裂速度如此一致的同步性并非偶然,这正是上述衰竭规律的必然结果。
生物学家发现,动物的寿命与其成长期的长短有关。成长期长的动物,其寿命较长,反之则短。动物的寿命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的规律性呢?这是因为成长期长的动物,其细胞分裂较慢,因此细胞的异化也就较慢,故其寿命较长,而成长期短的动物正好相反,故其寿命较短。
细胞的分裂异化产生了细胞的共振阻抗,细胞间的共振阻抗引发了生命机体的衰竭。多细胞生物在其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逃避其灭顶之灾,则形成了在生殖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后代细胞阻抗的性质,从而使得一个物种能够不断的繁衍下去。现今地球上存在的许多物种,在生殖其后代的时候,都是从一个特定的细胞(如受精卵)而不是一族细胞的分裂开始的。故初生的生命机体的细胞异化程度很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有性生殖的生物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非常的。但是,无性生殖的生物,比如从一棵砍伐的大树的根生出的小树。嫁接或扦插的苗木,也和有性生殖的生命机体具有相同的生命力。从而可知,无性繁殖的生物在初始阶段,其细胞的异化程度也是很小的。生物在无性繁殖时,又是如何减小其后代的异化程度呢?
为了解开这一谜底,作者细心地分析了树木的生长特点,终于弄清了这一秘密的所在。原来树木的芽苞是从一个特定细胞开始生长的。我们知道,在果树的无性育种中,园艺家常常利用果树芽变产生的新枝条去繁育新的品种。而植物芽变产生新品种的实质就是从形成植物芽细胞的那个特定细胞起始,其芽细胞在分裂的过种中产生了明显变异,这种变异在其子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又能够相对稳定的遗传下去,这样,一个和母体有相异特性的新枝条就形成了。如果用这个新枝条嫁接或扦插就可得到一株新的植物品种。因为植物细胞发生明显变异的机率是很小的,如果孕育这个枝条的芽苞是从一族细胞分裂而来的,那么这族细胞中即使有一个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异,它也不致影响这个枝条的整体而形成新异的变种,充其量只能在这一枝条上形成一个异样的斑点。这说明植物的芽苞不是从一族细胞而是从一个特定细胞分裂而来的,因此,一个从芽苞开始发育的枝条,就如同一个生殖细胞开始发育的新生命,其细胞的异化程度当然是很小的。从而可知,树木的幼芽,从树根生出的小树,嫁接或扦插的小苗木,其细胞的异化程度是很小的。其必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生物无性繁殖的机理,有力地证明了生命机体的少壮与衰竭完全是由细胞的异化程度决定的。在一个生物体中,细胞的异化程度愈小,生命机体就愈显得少壮,细胞的异化程度愈大,生命机体就愈显得衰竭。弄清了细胞的分裂变异和生命机体衰竭过程的关系,许多有关生命衰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众所周知,春天的植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但一到晚秋,却枯黄衰败,失去生机。如果追其原因,人们就会不加思索的回答:冬去春来,气温升高,植物自然就会发芽生长;秋末冬临,气温降低,植物枯黄落叶这是很自然的事了。简而言之,是气温作怪吧!其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如果人们仔细地留心观察,你可能会发现这种回答并不。因为有的年分,季节虽到晚秋而天气并不寒冷,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植物照例衰败。然而与其相反,对于如麦苗,油菜等有些植物来说,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它们还是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考察一年四季植物的生长速度,人们不难发现,植物生长最快的时候并非气温最高的夏天,而是气温并不很高的春天。由此可见,植物的春荣秋败并非完全是气温造成的。
生命的生长积变,阻振衰竭之机理的发现,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芽苞是从一个特定细胞开始发育的。在春天植物发芽之初,植物细胞的累计分裂次数较少,细胞的变异程度当然很低,因此能产生极强的共振波,这时植物的生命力极强,故春天的植物生机勃勃,生长最快,而夏天的气温虽然比春天的要高,但这时新抽枝条的细胞已经分裂过许多代了,其异化程度远比春天初发芽时高得多,故生长速度就慢下来了,到了秋天,植物新抽枝条的异化程度就更高了,其产生的共振波当然就更弱了。仔细观察落叶树木的叶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树的叶子在春天是非常纯洁的,但是到了晚秋,树叶就变成象老人的皮肤,满布斑爻。所以时至晚秋,即使天气很暖和,很多植物的叶子还是要枯黄衰败的。然而对于小麦、油菜等植物,因为当冬天时其细胞的异化程度还较小,故在严寒的冬天其依然富有生机。
世界人寿的统计表明,当今的平均人寿,以国家而论,数日本人最长寿;从性别来讲,女性比男性长寿五岁左右;从气候来讲,寒带人比热带人寿命要长些。这是因为,身材矮小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细胞累计分裂的次数要少,故细胞的异化程度较低;女性比男性在成长过程中细胞的异化程度要低的道理也与前者同理;人的细胞在低温状态下比高温状态下的活动要慢一些,故在相同的时间里,寒带人比热带人的细胞异化程度就低。因此,身材矮小的日本人比身村高大的欧美人长寿,女性比男性长寿,寒带人比热带人长寿。根据同样的道理,可推知在高度相同的人群中,瘦人比胖人长寿,“有钱难买老来瘦”虽是我国的一句俗语,但其中也含有很深的道理。
在我们还不知道生物的生长积变,阻振衰竭的机理以前,我们曾注意到一种现象,那就是有很多身体瘦弱的人,只要这种人不生“绝症”,那么这些人大都比较长寿,而往往倒是那些膀大腰圆的莽汉反而短命。从前我们对这一现象一直莫明其妙,当我们发现了生物衰竭的秘密后就再也不奇怪了。因为人的寿命是由细胞的异化速度决定的,越是身体瘦弱的人,其细胞的分裂速度就越慢,细胞的异化速度当然也越慢;而越是身体强壮的人其细胞分裂的速度就会越快,细胞异化程度也就越快,故身体弱者往往长寿,而身体壮者往往短寿。
有人用白鼠作过试验,每天进食不足的白鼠反而比进食充足的白鼠寿命要长。显然进食充足的白鼠每天摄取的营养较多,其细胞的分裂就快,故其细胞的异化和机体的衰竭也快,当然也就命短,而饥饿的白鼠的情况则和饱食者相反,故其命长。
我们人类生命的衰竭,当然也不能逾越生命衰竭的规律。少食者,食素者较饱食者,食荤者长寿。其中食荤者寿短的原因在于奶,蛋,肉等食品中蛋白质含量高,且属完全蛋白,故可促进人体细胞的分裂异化,因而寿短。
研究生命的衰竭规律,是为了寻找长寿之道。生命衰竭规律的发现,为我们寻找长寿的对策装上了明亮的眼睛,人们再也用不着为寻找长寿的宫殿而瞎摸乱碰了。
在生命衰竭规律面前,人们要想长寿,就必需逆其规而行之。细胞的分裂异化使生命衰竭,那我们就根据细胞分裂的条件设法阻止或减缓自身细胞的分裂,当然积极的对策还是要在控制细胞分裂时的异化上做文章。作者的研究认为,从科学的角度讲,人们对于减缓细胞的分裂和控制细胞分裂时的异化都是有法可循的,因此,要大幅度的延长人体的寿命也并非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