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施标准成本控制的方法和体会
作者;张波,闫双银,邓世汉,苍盛
Abstract
We have begun to actualize the controlling of standard cost from 2005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hospital’s cost accounting,improve the hospital’s income,and decline the patient’s expenditure.Namely:Establish the cost criterion,progress cost difference prompting,analysis and cost difference controlling etc,forming a suit of controlling system by feed former controlling,accounting function and feedback controlling of the cost.By circulating for one year,we have obtained favorable effects.
Key words
standard cost;hospital management;cost accounting;hygienic economic
摘要: 为加强成本核算、增加医院收入、减轻患者负担,我院于2005年开始实施标准成本控制管理。即制定成本标准,进行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和成本差异的控制;通过成本的前馈控制、核算功能及反馈控制的有机结合而形成一套成本控制系统。运行1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标准成本;医院管理;成本核算;卫生
近年来,医院的有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倾向,导致病人看病费用明显增加。“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对医院的全面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从全国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会议可知,当前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门诊、临床科室基本上是亏损的,经营成果好的医院亏损科室占79%,经营成果差的医院亏损科室占94%;医院的生存主要依靠药品和检查,但医疗成本高。因此,新的发展形势客观上要求医院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建立优质、高效、低耗和集约化的管理模式[1]。我院在成功开展《406医院三级成本核算办法》[2]、《合理用药评估办法》[3]和《合理检查评估办法》[4]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始实施标准成本控制管理,即制定成本标准,进行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和成本差异的控制;通过成本的前馈控制、核算功能及反馈控制的有机结合而形成一套成本控制系统。运行1年来,成效显著。现将我院标准成本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介绍如下。
1 建立标准成本控制制度
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降低医疗成本。要控制医疗成本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单病种控制。单病种控制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诊断,所以我院在实行标准成本控制制度的同时,首先要明确诊断,以便对费用控制有一个很好的参照标准。
1.1 目的 医院依据标准成本来考核实际成本,把过去以考核医疗收入为主的核算模式变为以考核医疗成本为主的核算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收费,从而有效地遏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2 相关指标 标准成本控制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核算功能及反馈控制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控制3部分。
2 成本中心的成立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3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成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我院在开展三级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施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因此,一级成本中心是医院,二级成本中心是科室,三级成本中心是单元(即医生组、护理组、检查诊室或个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区分为住院成本中心(临床科室)、门诊成本中心(门急诊诊室)、辅助性成本中心(辅诊科室)和管理性成本中心(机关部门和职能科室)。我院在考核标准成本时,主要考核三级成本中心,从而达到降低二级成本中心和一级成本中心的医疗成本。
3 标准成本制订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在制订标准中,我们实行门诊与住院分开、药品与医疗分开、单病种分开的原则,不同病种制订不同的标准。因此,制订标准是标准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根据成本的形态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我院在制订成本时,对单病种的变动成本分为药品消耗成本、辅诊检查成本和医疗服务成本;固定成本为医疗管理成本。因此,在制订单病种标准成本时,我们组织医院各科室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依据目前成熟的方案提出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专家组审定后,由核算部门根据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出各单病种的药品消耗标准成本、辅诊检查标准成本和医疗服务标准成本。由于医疗管理成本属于公共消耗成本,它由核算部门根据数据和病源结构直接计算而得。药品消耗标准成本是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的药品消耗量同这些药品的标准价格的乘积之和;辅诊检查标准成本是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的检查项目及次数同这些检查项目的内部转移价格的乘积之和;医疗服务标准成本是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的其他医疗服务同其相应的内部转移价格的乘积之和。将药品消耗、辅诊检查和医疗服务的标准成本相加,即得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标准成本,再加上医疗管理的标准成本,即可得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单病种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单病种标准成本制订还需要根据年度实际核算和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4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4.1 成本差异计算 我院实行标准成本控制制度以后,成本核算工作进一步细化。成本中心以单元为最小单位,成本对象以单病人为最小单位。在实施过程中,第一步,我们以单病人为起点,首先计算每一位患者实际发生的变动成本,即:根据患者药品的实际使用量和药品的标准成本计算药品消耗实际成本;根据患者实际做的检查和这些检查项目的内部转移价格计算辅诊检查实际成本;根据为患者提供的其他医疗服务和这些医疗服务的内部转移价格计算医疗服务实际成本。第二步,把患者进行分类汇总。把患者按科室和单元分类,按单病种进行汇总,汇总后,依据药品消耗标准、辅诊检查标准和医疗服务标准按单病种分别计算各成本中心的单病种的药品消耗标准成本、辅诊检查标准成本和医疗服务标准成本。第三步,计算标准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各种成本差异应分别计算和归集,以便于分析、控制和考核各种成本指标。即:药品消耗差异=药品消耗实际成本-药品消耗标准成本;辅诊检查差异=辅诊检查实际成本-辅诊检查标准成本;医疗服务差异=医疗服务实际成本-医疗服务标准成本。
4.2 成本差异的揭示及分析
4.2.1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项目差异)和价格差异。
药品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药品消耗-标准药品消耗)(式1)
辅诊检查项目差异=实际检查项目×标准价格-标准检查项目×标准价格(式2)
医疗服务项目差异=实际服务项目×标准价格-标准服务项目×标准价格(式3)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式4)
4.2.2 成本差异的揭示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如我院2004年12月泌尿外科组的急性阑尾炎成本差异分析,按单例:药品消耗实际成本为1585元,标准成本为700元,药品消耗差异为885元;辅诊检查实际成本为499元,标准成本为250元,辅诊检查项目差异为249元;医疗服务实际成本为1755元,标准成本1700元,医疗服务项目差异为55元。分析其原因:药品消耗差异的产生是由于过多使用高档药品所致,按照专家提出的急性阑尾炎术后抗生素类药品一般用头孢三嗪钠比较适合,而当时泌尿外科组实际使用的抗生素类药品以头孢哌酮钠为主,这是形成药品消耗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要求泌尿外科组改用头孢三嗪钠为主的方案;辅诊检查项目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在检查项目选择上,有75%的患者进行了彩超检查,检查阳性率仅为62%,低于卫生部《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中对三级医院评价指标值彩超检查阳性率≥70%的要求。进而要求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手术前,通过B超检查能够诊断的病例,不再进行彩超检查。医疗服务项目基本没有差异,基本说明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由成本中心的医生、护士、技师和卫生管理人员共同进行分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5 标准成本的控制
5.1 实行标准成本控制制度,使成本管理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 对于变动成本,我们按单病种确定正常差异的合理范围进行监控;对于公共消耗成本,我们按单元(或科室)确定正常差异的合理范围进行监控。我们制订的合理范围为标准成本上限的10%,下限的25%。脱离标准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当脱离标准差异为负数时,我们认为标准成本控制合理,但负数超过15%时,我们必须提交专家组和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分析是否存在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问题;当脱离标准差异为正数且超过10%时,我们认为标准成本控制不合理,据此计算差异率,差异率=脱离标准差异/标准成本,把差异率作为质量考评的扣减权数,质量考评分总数为100分,如果某工作单元的质量考评分为98分,差异率为5%,质量考评最终分为98×(1-5%)=93.10分。根据三级成本核算的要求,单元超劳补贴=单元贡献×提成比(%)×考评分(%)。
5.2 实行标准成本控制制度,能够找到成本管理的根源,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实行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以专家制订的标准治疗方案予以指导,对实际检查、用药应以专家倡导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的标准加以控制。为了提高成本控制的工作效率,我们运用“例外管理原则”把控制重点集中在那些属于不正常的、不符合专家倡导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的关键性差异上。要追根寻源,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反馈给专家组和医疗管理部门。专家组根据实际诊断和治疗情况,认为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需要调整的,及时调整,并将新的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反馈给相应的工作单元和卫生经济管理部门。专家组认为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符合实际诊断和治疗的,由医疗管理部门对其科室和工作单元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6 效果
我院从去年实施标准成本控制制度以后,大幅降低了医疗收费和医疗成本。仍然以我院泌尿外科组的成本差异来分析,按2005年12月急性阑尾炎病例计算:药品消耗实际成本为652元,标准成本为700元,药品消耗差异为-48元,与去年相比,药品成本降低了58.89%;辅诊检查实际成本为255元,标准成本为250元,辅诊检查项目差异为5元,与去年相比,辅诊检查成本降低了48.90%。由于医院的单病例医疗费用明显降低,2005年度的医疗数据统计显示,收治住院伤病员3142人次,医疗费用平均降幅33%,为患者节省费用累计达400多万元。同时,医院的门诊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4%,住院病人增加了35%,利润率比往年提高了2%。说明我院实施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对医患双方来说是双赢的事,单病种费用明显降低,病人的满意度显著上升,就诊率和收治率大幅度提高,给医院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总之,实施标准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医院可持续。
参考
1 杨静谊,孙汉堂.关于军队医院强化医疗成本核算的思考.卫生经济,2005;24(8):71.
2 钱存荣,闫双银,赵东莉.我院三级成本核算中劳补发放的计算项目和方法.天津药学,2006;18(3):69.
3 钱存荣,闫双银,王丽芳.目前开展合理用药评估的必要性.天津药学,2006;18(1):74.
4 钱存荣,闫双银,赵冬莉.我院开展合理检查评估的体会.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