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肝硬化;家属;心理健康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Methods The scale of basic conditions and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used to survey 57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Results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mode (P<0.01).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was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such as sex,education level,occupation and average income per month.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were worse than normal people.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cond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nursing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given.
【Key words】 cirrhosis;family caregivers;psychological health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1]。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其病程长、预后差、易反复发作及并发肝癌的特点,不但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给家属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和负担,家属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患者以及他们自身的健康。因此,调查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2004年10月~2005年3月在南汇区南华和南汇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家属57例,其中男18例,占31.6%,女39例,占68.4%;年龄25~76岁,平均(46.21±12.01)岁;已婚者54例,占94.7%,未婚3例,占5.3%;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40例,占70.2%,高中及高中以上17例,占29.8%;平均月收入800元以下36例,占63.2%,800~1500元17例,占29.8%,1500元以上4例,占7.0%;职业:工人13例,占22.8%,农民33例,占57.9%,服务行业7例,占12.3%,专业人员4例,占7.0%;在职情况:在职21例,占36.8%,不在职36例,占63.2%;与患者关系为配偶者28例,占49.1%,为子女者25例,占43.9%,为父母者4例,占7.0%。
1.2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调查前先讲明测评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对因文化程度低而不能独立完成者,由调查人员逐条念给患者家属听,让其独立做出选择,问卷当场回收,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11.5版软件,一般资料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描述,用t检验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与常模进行比较,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肝硬化患者家属的SAS得分及SDS得分与国内常模[2]比较 见表1、表2。
表1 57例肝硬化患者家属SAS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x±s)
注:△P<0.01
表2 57例肝硬化患者家属SDS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x±s)
注:△P<0.01
2.2 肝硬化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t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SAS、SDS的得分受到肝硬化患者家属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职业、在职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受肝硬化患者家属年龄、婚姻、与患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见表3、表4。
表3 肝硬化患者家属SAS得分的影响因素 (t/F)
注:*P<0.05;△P<0.01
表4 肝硬化患者家属SDS得分的影响因素 (t/F)
注:*P<0.05;△P<0.01
3 讨论
3.1 肝硬化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由表1、表2显示,57例肝硬化患者家属的SAS、SDS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说明肝硬化患者家属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和一些研究者对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家属的研究结果有部分一致[3,4]。肝硬化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反复发作将导致出血、昏迷、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再加上经济负担、家庭照顾的负担和疾病传染性的特点,常常使家属承受着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如不及时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将造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3.2 肝硬化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肝硬化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与性别有关 t检验显示:女性家属比男性家属焦虑、抑郁的平均得分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和常健等人的研究一致[3]。朱鸿雁认为女性较男性之所以有更多的心理损害,可以从生物易感性、社会性别角色差异和角色冲突三个方面来解释[5]。在急剧的社会生活中,社会问题及自身生理特点,使女性受到更多的心理社会影响,面对病人她们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远比男性多。另一方面,在性格上一般男性比女性坚强,遇到困难可能更能正确应对和调适自己。
3.2.2 肝硬化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与文化程度有关 t检验显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肝硬化患者家属,其心理健康状况比高中及高中以上者的家属为差(P<0.01)。这说明文化程度较高者,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这可能是文化程度较高者,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强,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能主动寻求亲戚、朋友或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减轻压力,缓解情绪。而文化程度较低者,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3.2.3 肝硬化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与家庭平均月收入有关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家庭平均月收入越低,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这是因为肝硬化需要一笔昂贵的医药费,这对低收入且没有医保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家属既要担心患者疾病的转归,又要担心家庭生活及治疗疾病的经济来源,致使其焦虑、抑郁状况普遍较高。
3.2.4 肝硬化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与不同职业有关 t检验显示:职业为农民的家属,其心理健康较三组其他职业者为差(P<0.01)。这可能是农民职业者一方面文化程度低,心理调适能力差,各方面信息支持少,遇到困难往往无处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农民家属收入低,患者治病也往往是自费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焦虑、抑郁较严重。
3.2.5 不同在职情况对肝硬化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不在职的家属较在职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差(P<0.01)。由于这部分人主要是由下岗、闲散人员或年老退休者组成,他们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面对压力,往往无处倾诉或未能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理解。因此,易引起焦虑、抑郁。
4 对策
4.1 重视对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评估 首先,护士要以真心、耐心、细心、热心的工作态度取信于病人和家属,使他们能真心和你交谈,从而了解他们真正的心理压力,产生压力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4.2 理解家属处境,给予精神支持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患者家属放弃自身的工作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对患者的照顾,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他们对社会支持系统的需求非常迫切,这应当引起政府有关方面的重视。作为护理工作者,也应当充分理解患者家属的难处,谅解患者家属因沉重负担引起的异常行为,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4.3 重视女性家属的身心健康 同样性质强度的刺激对不同性别来说,女性身心障碍更易出现,复杂的心态改变和冲突更易发生,这与女性的心理特点有关[4]。提示护理人员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同情和支持,注意倾听她们内心的倾诉,帮助其宣泄焦虑、抑郁的心情。并注意健康知识的宣传,更好地提高她们的照顾能力。
4.4 提供良好的家庭护理,做好健康知识的宣教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病,增加疾病知识,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而自理能力的高低又是影响家属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护士应对患者和家属宣教肝硬化的相关知识、告知休息饮食服药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一旦出现如何应对等,从而增加他们家庭护理的知识,这不但对稳定疾病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家属的心理健康。
【】
1 张桂香,廖春秀,李谦.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与需求调查.医学杂志,2003,13(10):134-136.
2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济南:中国行为医学编辑部,2001,124-125,131-132.
3 常健,陈利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上海护理,2005,5(1):1-3.
4 向品,李润先.维持血透病人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9,7(34):429-430.
5 朱鸿雁.脑血管病人家属身心状况调查.健康心杂志,2000,8(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