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及分型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神经鞘瘤
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已有报告,但对其分型的研究尚未见报告。本文研究我院1995.01~1998.10资料完整的椎管神经鞘瘤60例(66个瘤灶),探讨其MR表现及分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1岁。66个神经鞘瘤均为病理证实,其中提示神经鞘瘤囊变、坏死、液化或黄色瘤变35例。所有病人均用 Elscint公司的 GYREX V DLX 0.5T超导MR扫描机检查。60例均作了矢状位T1WI和T2WI、横轴位T1WI扫描。43例作了Gd—DTPA增强后的矢状、横轴和冠状位T1WI扫描。
2 结果
2.1 肿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 颈段肿瘤23个,胸段26个、腹段17个。47个位于髓外硬膜下呈椭圆形或短棒状的肿块,19个位于硬膜内外呈哑铃状。颈段肿瘤最小2.5cm X1.5cm X1.0cm,腰段肿瘤最大8.0cmX2.5cmX1.5cm。
2.2 肿瘤的信号改变与病理改变关系 66个肿瘤信号改变与病理诊断加附表。
附表66个肿瘤信号改变与病理诊
肿瘤数 信号改变 病理诊断
T1与脊髓相等或稍低,T2
高于脊髓,信号均匀。11
31 个肿瘤作增强检查均强 神经鞘瘤
化为肿块.
信号不均匀,T1等或稍低
信号中小片更低信号,T2 神经鞘瘤,多发局灶
21 小片更高位号。13个肿瘤 性囊变、坏死、液化
不均匀强化,8个多囊状 或黄色瘤变
强化。
13 T1信号普遍低于脊髓,T2 神经鞘瘤,弥漫性病变
明显高于脊髓,与CSF相似。
肿瘤呈单环状强化13个。
信号不均匀,T1稍低信号
1 小点片高信号,T2高信 神经鞘瘤,局处性坏
号,强化不均匀 死、出血、液化
2.3其它征象:病灶邻近蛛网膜下腔变窄,肿瘤上下端蛛网膜下腔增宽。19个肿瘤邻近椎体和椎弓受压。
3 讨论
在组织学上,神经鞘瘤含有Antoni A和 Antoni B两种类型组织,肿瘤可表现为以 Antoni A型为主,又可以 Antoni B型为主,也可两型比例相当。肿瘤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血窦。Antoni A型细胞密集,细胞间隙为原纤维细胞和基质;Antoni B型细胞稀少,细胞间隙更大。研究发现神经鞘瘤容易囊变、坏死、液化,最终成为弥漫或局限囊性肿瘤,不伴有囊变、坏死、液化的肿瘤成实体性。肿瘤的组织学和病理改变决定其信号改变,我们认为把神经鞘瘤分为实体型、囊肿型、混合型能更好地解释MR表现,反之,信号改变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的病理改变。
(1)实体型:肿瘤是实质性肿块,无囊变、无坏死和液化,MR信号均匀。T1W1肿瘤信号强度与脊膜相等或稍低;T2WI信号增高。T2信号增高与肿瘤细胞外间隙大、含水量高、以及肿瘤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血窦有关。增强检查肿瘤表现为均匀强化的肿块。本组43例作增强检查证实11个肿瘤为强化均匀的肿块,属于实质型神经鞘瘤。
(2)囊肿型:肿瘤弥漫性或多灶性囊变是此型的病理特征。囊变的机理被认为是肿瘤出血、缺血、黄色瘤变等因素单独或综合作用引起。由于囊变使肿瘤含水量进一步增加,信号强度与CSF相似,T1极低信号,T2极高信号。增强表现为单囊或多囊状强化,囊壁规则或不规则。程天明等研究21例22个神经鞘瘤,其中7个有囊变。本组66个肿瘤有弥漫和多灶性囊变分别是13和8个。增强检查13个肿瘤强化呈单环状,8个为小的多环状,本文囊肿型占31%。
(3)混合型:肿瘤内有单发或多发小的坏死、液化区,形成局限性囊变。T1WI肿瘤是不均匀的等值号或低信号,T2为不均匀高信号。由于液化或囊变区较小、肿瘤也可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增强表现为不均匀的强化肿块。本组有14个肿瘤属混合型,其中1个瘤灶小灶性出血。
神经鞘瘤对顺磁性造影剂有明显的增强效果。许多学者强调了增强检查对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本组43例做了Gd—DTPA增强扫描,46个肿瘤强化,清楚地显示出肿瘤的部位、形态和类型,为定位定性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上一篇:脾脏疾病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