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调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跃金 孙志祥 阎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调查冠心病(CHD)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64例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饮酒、不合理膳食、心理紧张、活动减少、冠心病家族史,并测定血脂、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最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的主要常见危险因素为40岁以上、男性、血脂异常、脑力劳动者或工人、心理紧张、吸烟、活动减少、超重肥胖、高血压、饮酒、不合理膳食。结论  血脂异常可能是CH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职业因素是一个重要的综合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是多因素并存的。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血脂;脂蛋白类;载脂蛋白类;危险因素
  Investigation on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dominant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Methods  Age,sex,occupation,hypertension,diabetes,smoking,overweight and fat,drink,nervous psychology and decrease of physical work or sports were investigated.And serum lipids,lipoproteins-cholesterol and apolipoproteins were detected in 64 patients with CHD.Finally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The predominant risk factors of CHD were mainly age beyond 40 years,male,abnormal serum lipids (lipoproteins-cholesterol or apolipoproteins),mental worker or worman,nervous psychology,smoking,decrease of physical work or sports,overweight and fat,hypertension,drink and unreasonable diet.Conclusion  Abnormal serum lipids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Occupational factor is a important and multiple factor.Theses risk factors exist in patients with CHD as multiple factors.
  【Key words】  coronary disease;serum lipids;lipoproteins;apolipoproteins;risk factors

  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升为首位,因此研究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不健康的习惯行为及生活方式等,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3]。本文对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循环内科病房确诊的64例冠心病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病例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病房。CHD诊断按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会心血管专业组修订的WHO标准,共64例,男40例,年龄40~78岁,平均59.0岁,女24例,年龄40~71岁,平均58.2岁。
  1.2  方法  收集并记录CHD病例中的性别、年龄、职业、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超重、饮酒、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心理紧张、体力劳动或运动量减少、冠心病家族史。并测定他(她)们的血脂、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含量。最后将所有指标进行统计,用百分率表示。
  1.3  诊断或判断标准  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执行。吸烟的定义为吸烟者每日吸烟5支以上,否则为不吸烟。体重Kaup指数:体重(kg)/身高2(cm)≥26为超重肥胖。每周饮酒≥2次,每次≥2两(白酒),时间≥1年者为饮酒,否则为不饮酒。心理紧张是指涉及工作、家庭、、人际关系和意外事故等方面对人心理造成刺激、影响,CHD发病前遭遇上述之一者为心理紧张。不合理的膳食指经常食用动物脂肪,喜食甜、咸、荤食,新鲜蔬菜、水果食用较少。活动减少是指体力劳动或运动量减少,体力工作,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文化生活,如散步、慢跑、及家务劳动一项也没有参加者。脑力劳动者是指干部、职员、医生、教师等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冠心病家族史是指父母、同胞、子女中至少有一人被确诊为冠心病。用酶法(试剂和方法由瑞士罗氏公司提供)和COBΛS FΛR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各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4]。用免疫散射比浊法[5],以日立85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载脂蛋白AⅠ(Apo AⅠ)和载脂蛋白B(Apo B),其定值血清和抗血清由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提供。血脂异常是指Apo AⅠ≤103.0mg/dl、Apo B≥6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5mmol/L、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2胆固醇(HDL2-C)≤0.16mmol/L、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3胆固醇(HDL3-C)≤0.6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0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0.90mmol/L、TC≥4.68mmol/L、TG≥1.30mmol/L、Apo B/Apo A≥0.70、LDL-C/HDL-C≥3.35和(或)HDL-C/TC≤0.22。
  2  结果
  2.1  CHD危险因素分析  64例CHD患者中,脑力劳动者和工人占98.3%,显著高于农民,脑力劳动者和工人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脑力劳动者的活动减少明显多于工人。其他因素与职业的关系不明显。40岁以上和血脂异常占CHD患者的95%以上。心理紧张和吸烟(男)约占CHD患者的60%,活动减少、超重肥胖和高血压占CHD患者的近半数,饮酒(男)占CHD患者的42.5%,不合理膳食占CHD患者的35.9%,CHD家族史占CHD患者的17.2%以下,女性CHD患者几乎没有吸烟、饮酒因素。见表1。
  表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例(略)
  注:a-CHD脑力劳动者与工人之间的卡方检验,P<0.05;b-CHD脑力劳动者和工人占冠心病患者的百分率与农民的百分率之间的卡方检验,P<0.01
  2.2  CHD年龄、性别的详细分析  CHD发病年龄从40岁开始,未见40岁以下年龄发病,60~69岁较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果见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年龄、性别分析 (略)
  注:a-CHD患者男性与女性之间卡方检验P<0.01;b-CHD男患者中60~69岁年龄组与50~59岁年龄组之间卡方检验,P<0.05,其他组间P>0.05,CHD女患者中各年龄组之间卡方检验P>0.05
  2.3  CHD血脂异常详细分析  在64例中只有2例血脂指标符合规定,其他病例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70%以上的异常指标为Apo AⅠ(男)、Apo B、HDL-C(男)、HDL3-C(男)、TG(女)、HDL-C/TC、LDL-C/HDL-C、Apo B/Apo AⅠ(男)。
  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CHD的危险因素是多因素并存的  本调查显示脑力劳动者和工人的CHD患者明显多于农民,明显高于正常人的职业人群分布,说明脑力劳动者和工人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与报道一致[6,7]。脑力劳动者其脑力劳动强,同时伴有活动减少,而工人和农民则相反,还有工作环境的不同,所以CHD患者的职业因素应是一个综合因素。CHD的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这成为绝大多数CHD发病的必要条件,其原因可能是,大约99%CHD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特别是与胆固醇代谢障碍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病变早期,血液中的胆固醇及其他脂质和复合糖类在动脉内膜中沉淀下来,继而引起内膜纤维组织增生,成为粥样硬化。CHD患者可能早在40岁以前就有了血脂代谢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只是到了40岁以后才发展成CHD。而其他因素,如脑力劳动者和工人、男性、高血压、吸烟、肥胖、心理紧张、活动减少等,可能只是诱发或促发危险因素。总之,CHD的危险因素是多因素并存的,本调查显示每一个CHD患者至少存在三种以上危险因素。
  3.2  CHD患者血脂异常因素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TG、胆固醇(Chol)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血脂不溶于水,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蛋白质、TG、Chol及其酯(CE)组成。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M主要功能是转运外源性TG及Chol,空腹测不到。VLDL主要功能是转运内源性TG。LDL主要功能是将肝合成的内源性Chol转运至肝外组织。HDL主要功能是参与Chol由肝外组织转运至肝的逆向转运。HDL又可分为HDL2和HDL3两个亚组分。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Apo),迄今已发现20余种Apo。不同脂蛋白含不同的Apo,如HDL主要含Apo AⅠ、AⅡ,LDL几乎只含Apo B100,VLDL除含Apo B100外,还含Apo CⅠ、CⅡ、CⅢ及E,CM含Apo B48而不含Apo B100。Apo不仅在结合和转运脂质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上发挥主要作用,而且还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参与脂蛋白受体(如HDL受体、LDL受体)的识别,在脂代谢上发挥重要作用。
  表3  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分析 (略)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脂质代谢紊乱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CHD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也显示在64例CHD患者中,有62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脂、脂蛋白和(或)载脂蛋白异常,其中,Apo A(男)、Apo B、HDL-C(男)、HDL3-C(男)、TG(女)、HDL-C/TC、LDL-C/HDL-C、ApoB/ApoA(男)异常的CHD患者达70%以上。高TC和TG血症是发生CHD的危险因素[8,9]。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HDL-C代表HDL携带Chol的代谢状态,HDL-C水平与CHD危险性呈负相关[10]。Apo AⅠ是HDL的主要载脂蛋白,约占HDL总蛋白含量的70%,它在血浆中的浓度与HDL-C的水平相关,反映的是HDL的颗粒数,缺乏时可出现严重低HDL-C血症,Apo AⅠ水平也与CHD危险性呈负相关[8,9,11]。Apo B是LDL的主要载脂蛋白,反映的是LDL的颗粒数,Apo B通过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介导LDL的代谢,所以它对人体内脂质的转运和代谢,维持恒定的血脂水平起重要的作用,Apo B和LDL升高与CHD发生成正相关[8,9,12]。另外,在64例CHD患者中,有2例血脂符合规定,但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脂代谢异常,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显示血脂、脂蛋白和(或)载脂蛋白异常与CHD有非常高的相关性,可能是最重要的CHD危险因素。

【】
  1  韩淑芬.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9):232.
  2  Keil U.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role of lipids, hypertension and smoking. Basic Res Cardiol,2000,95(Suppl 11):152-158.
  3  岳寒,顾东风,吴锡桂,等.首都钢铁公司5137名男工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1):43-46.
  4  张丽霞,彭凤生,朱喜科,等.HDL-C和LDL-C同时测定法—Dextran-Mg2+法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9,18(5):406-409.
  5  王嘉瑾,李健斋,李培英.光散射及透射比浊法测定人血清载脂蛋白A和B.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8,11(1):2-7.
  6  陈西南,汪思顺.贵阳市老年人的膳食营养与冠心病的调查研究.贵阳医学院学报,1995,20(1):37-39.
  7  张正如.中老年职工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的调查分析.浙江预防医学,1998,(8):460-461.
  8  乔冠浩.载脂蛋白A1、B与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关系.医学,2003,17(2):159-160.
  9  张承斌,刘小喜.老年冠心病载脂蛋白的检测与分析.心脏杂志,2002,14(5):464.
  10  Goldberg U, Yaari S, Medalie JH. Isolated low HDL cholesterol as a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A 21-year follow-up of 8000 men. Arterioscler Theomb Vasc Biol,1997,17(l):107-113.
  11  Brinton EA, Eisenberg S, breslow JL. Human HDL cholesterol levels are determined by apoA-fractional catabolic rate which correlates inversely with estimates of HDL particle size. Effects of gender hepatic and lipoprotein lipases, triglyceride and insulin levels, and body fat distribution. Arterioscler Thromb,1994,14(5):707-720.
  12  Sniderman AD, Pedersen T, Kjekshus J. Putt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s at center stage in atherogennesis. Am J Cardiol,1997,79: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