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的天道观及天人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沛华 蔡志诚 时间:2017-02-28
        《内经》认为人是天地万物的产物,人应该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这段经文形象地比喻为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子。 
        《内经》还进一步提出天人相应观念,《灵枢·邪客篇》“人与天地相应也”;《素问.宝命全形论》“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第食以五味。”这种人与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贯穿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特别在养生学中特别突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容,也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无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美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三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客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于鸡俱兴,使志安宁贸易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上肾,春为痿厥,奉生者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本,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分析上面几条经文,可以看出《内经》在天人关系上强调;1.顺从;人是天之子,人类的活动应顺从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趋利避害;2.节制欲望,人类应该尽量节制欲望,减少需求;3.  心灵平静,保持心灵平静也是重要的因素。 
        《内经》在天人关系上无疑带浓厚的出世观点,反映了《内经》受老庄思想的深刻影响,较被动,保守,无为而治。西汉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占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强调“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这样《内经》的养生思想就成了一副良好的社会清凉剂。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内经》的天道观和天人关系对现代人是有积极意义的。现代科技进步,人类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作为自然之了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为了满足人类无尽的欲望,造成了生态破坏,人际关系紧张,人类为了追求幸福反而的到痛苦的结果。《内经》启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天人关系,调整我们的行为,反省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尊重。顺从大自然,节制欲望,才能追求到真正的幸福。通过挖掘整理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许能总结出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有益的社会观念,指导人们的生活。 
 参 考 文 献 
[1]《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6月第1版. 
[2]郭蕾,李静.近20年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探讨及发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7月.第24卷第4期.317-320.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