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小叶榕叶水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7-02-28

  3.2  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小叶榕叶黄酮的动态解吸结果[11]

  3.2.1  不同体积分数解吸剂的洗脱效果吸附层析法是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树脂之间吸附力强弱来选择不同的洗脱剂和相应的洗脱剂浓度。对于极性不大的大孔树脂和被分离物来说,洗脱剂极性越小,洗脱能力就越强;对于极性较大的大孔树脂和被分离物而言,则用极性较大的溶剂较为合适。由于乙醇极性大,毒性低,易浓缩回收,较适合作为解吸剂。本试验取适量AB-8 树脂,以40 ml 吸附液进行吸附,控制吸附流速为2.60 ml/min,再分别取40 ml 10%,30%,50%,70%,95% 的乙醇溶剂进行洗脱,解吸流速控制为2.60 ml/min,收集各洗脱液,然后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值。结果见图5。

    由图5 可以看出,采用体积分数50% 以上的乙醇水溶液进行解吸时具有较高的解吸率,且解吸率增幅平缓。因此,体积分数50% 以上的乙醇水溶液解吸效果较好。考虑到溶剂消耗问题,取洗脱浓度50%为宜。

  3.2.2  不同用量解吸剂的洗脱效果在确定洗脱剂洗脱的最佳浓度后,还需要对洗脱剂的最佳用量进行确定,其原则是在充分洗脱下所吸附的物质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洗脱剂的用量。以50 ml 吸附液进行吸附,控制吸附流速为2.60 ml/min,重吸附1次,待吸附完全后,再用水洗脱至流出液清亮,分别取30%,50%,70%乙醇溶剂进行洗脱,解吸流速控制为2.60 ml/min,分步收集各洗脱液,然后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值。结果见图6 。
   
  由图6可知,当洗脱液体积从2 ml增加至10 ml时,洗脱液的黄酮浓度增加8~18倍,而洗脱液体积从10 ml增加到20 ml时,洗脱液的黄酮浓度逐步下降,从20 ml增加至40 ml,黄酮浓度基本不变,洗脱完全。可以看出,采用体积分数70%和50% 乙醇进行解吸时,洗脱峰集中,对称,无明显拖尾现象,50%乙醇洗脱峰基本与70%乙醇洗脱峰重叠,考虑到成本以及生产周期的问题,洗脱剂用量选择30 ml,浓度选择50%乙醇洗脱比较合适。

  3.2.3  动态解吸速度洗脱流速与树脂的孔径、孔容、粒度、吸附物质分子结构及浓度、操作温度等因素有关,最佳流速可通过解吸率、纯度等指标确定。以40 ml 吸附液进行吸附,控制吸附流速为2.60 ml/min,重吸附1次,当吸附完全后,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液清亮,再采用50% 乙醇进行柱上洗脱,流速分别为1.17,2.60,3.30,4.60,5.28 ml/min, 收集洗脱液,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值。结果见图7。

    由图7可知,随着解吸速度增加,解吸率随之降低。解吸速度为1.17,2.60 ml/min时的解吸率较高,综合考虑生产周期及洗脱效果,选择解吸速度2.60 ml/min为宜。

  3.2.4  不同pH值解吸液的洗脱效果洗脱剂的pH值对其洗脱能力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变洗脱剂的pH值,可使吸附物质形成较强的离子化合物,很容易被洗脱下来,从而提高洗脱率。以50 ml吸附液进行吸附,控制吸附流速为2.60 ml/min,重吸附1次,当吸附完全后,用水洗脱至流出液清亮,用酸和碱调节50%乙醇水溶液至不同pH值4.0,5.0,6.0,7.0,8.0,9.0,控制解吸流速为2.60 ml/min,分别收集各洗脱液,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值。结果见图8。

    由图8可知,随着洗脱剂pH值加大,洗脱液的洗脱能力增强,考虑过大的pH对黄酮类化合物后处理及部分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建议采用洗脱剂pH不超过8.0。

  4  结论

    AB-8 树脂对小叶榕叶的黄酮吸附量大,易解吸,是一种理想的纯化小叶榕叶有效成分的吸附剂,比较适合于对小叶榕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考虑纯化过程中的生产周期及树脂吸附性能,样品液中吸附过程中采用上样流速2.60 ml/min,上样液浓度15 mg/ml,pH=5.0时效果最好。

    当用体积分数大于50%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洗脱剂时,能将小叶榕叶黄酮基本解吸出来,洗脱峰集中,对称性好,无明显拖尾现象,洗脱周期短,洗脱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2529.

  [2]国家中医药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2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495.

  [3]韦锦斌,黄仁彬,林 军,等.小叶榕水提物和醇提物止咳平喘作用的比较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6,29(4),58.

  [4]刘力恒,王立升,王天文,等.小叶榕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90.

  [5]杨红.中药化学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郭丽冰,王 蕾.常用大孔吸附树脂的主要参数和应用情况[J].中国现代中药,2006,8(4):26.

  [7]龙继红.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J].华西药学杂志,2007,22(2):237.

  [8]汪洪武,刘艳清.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5,28(4):353.

  [9]周剑,丁玉峰.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69.

  [10]白夺龙,杨开华.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技术及应用[J].海峡药学,2007,19(9):96.

  [11]周忻.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2:50.

  [12]郭菁,李婷,陈炳华,等.AB-8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红花桑寄生总黄酮的影响因子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2):22.

  [13]林秋凤,王凌云,李药兰,等.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长瓣金莲花总黄酮[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55.

  [14]夏杏洲,张辉,魏传晚.榕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3(5):35.

  [15]叶荣科,张德志,周宏兵,等.小叶榕树叶总黄酮水提醇沉工艺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4):330.

  [16]黄锁义,刘海花,黎海妮,等.超声波提取榕树叶(小叶)总黄酮及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737.

  [17]符方非,张余霞,沈艳红,等.小叶榕提取工艺的改进[J].药物研究,2008,5(1):25.

  [18]黄涛,庞小雄,周宏兵,等.小叶榕叶水提物超频震动膜过滤工艺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2):116.

  [19]张素华,王正云.大孔树脂纯化芦笋黄酮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2):182.

  [20]潘见,陈强,谢慧明,等.大孔树脂对葛根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9,15(1):236.

  [21]陈乃富,陈科,张莉,等.大孔树脂柱层析法纯化金樱子总黄酮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7,30(8):1013.

  [22]徐海南,杨向东,周本宏,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射干总异黄酮的工艺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5):606.

  [23]桂本,郭嘉,池汝安,等.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吸附性能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7,36(5):451.

  [24]陈寒青,金征宇.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车轴草异黄酮吸附分离特性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187.

  [25]周光娇,周亚球.浅析大孔吸附树脂[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89.

  [26]常增荣,张小茜.中药提取物中的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限量检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6):585.

  [27]贾存勤,李阳春,屠鹏飞,等.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方法的研究[J].中草药,2006,37(2):193.

  [28]刘力恒,王立升,冯丹丹,等.广西小叶榕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改进研究[J].化学试剂,2008,30(7):543.

  [29]曾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精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4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