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奉亲书》与老年人食疗方法
【摘要】 《养老奉亲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关于老年养生的专著,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年人食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出老年人养生应以食疗为先,依据辨证为基,以脾肾为要进行合理为佳、味形为用的食疗方法。而这种食疗方法更有利于老年人祛病强身、益寿延年。
【关键词】 养老奉亲书; 老年人; 食疗
食疗即饮食疗法,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运用中医的医疗理论指导人们的饮食,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祛病的目的。老年人因其特殊的生理特性,尤宜注重食疗。而我国现存早期的老年病学专著当属北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其上承《内经》《黄帝阴符经》《千金方》之学,言老人食治之方、医药之法、摄养之道。问世之后,历代医家争相引用,奉为圭臬。全书一卷,分上下两籍,极为重视饮食疗法,在232首方剂中就有 162首食疗方,占70.1%;且在下籍14篇中谈及老年保健的各种方法,如饮食、医药、起居、四时摄养等,饮食列于首位,名为“饮食调治第一”。故本文着重分析该书中有关老年人的食疗,并就其研究方法特色进行探讨。
1 食疗为先
《养老奉亲书》采用药物和食物来防病治病,药物仅“止是扶持之法”,体现了该书食疗为先的思想。饮食进则水谷充,谷气充则气血胜,气血胜则身体强壮。对于老年人,必须注意饮食的调配及保养,只有这样才能延缓衰老,因为“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为资气血”,所以食疗是老年养生之大要,而食疗为先主要由以下几点所决定。
1.1 食物属性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来源相同,食物性味和药物一样,均具有寒热温凉四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在功能上共同有温清补泻作用[1]。因此食物的应用可采用与用药相同之法来应用。《养老奉亲书·序》(以下《养老奉亲书》原文皆引自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宋·陈直著,陈可冀、李春生订正评注本)谓之:“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啻千品,其五色、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人若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说明将食物用于治病,其效优于药物的道理。而“老人有患,宜先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此养老人之大法也” (《养老奉亲书·序》)即老年人生病时,应先用食疗的方法,当食疗无效时,再考虑使用药物,这才是治疗老年病的重要法则。
1.2 老年人喜好食物相对与药物而言,其可口美味,易于食用,常人均喜爱食物,而非药物,老人更是如此。又言“是药三分毒”,药物总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毒性,与人有碍。即故“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 (《养老奉亲书·序》)。故顺其意为之,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老年人特殊生理状况老年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气血虚弱,即所谓“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下籍·饮食调治第一》) 。而对于老年人“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 (《下籍·饮食调治第一》),故治疗应着眼于既能治病,又不伤本已虚弱的脏腑。所以对于老年人的疾患应首选食疗。正如《太平圣惠方·食治论》和《备急千金要方》所言“安人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心,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且“老人之疾,慎于吐痢,尤宜用食以治之” (《养老奉亲书·序》),故“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 (《下籍·饮食调治第一》)即当食疗无效时,再考虑使用药物,而当病情有所好转,仍须调停饮食,依食医之法,随食性变馐治之,才最为重要。
2 辨证为基
祖国传统医学提倡在治疗时应该遵循三因原则,即因时、因人、因地,根据季节气候的冷暖变化,人的不同体质和病证,不同地域的差异进行辨证治疗。即对某一疾病的治疗应以辨证为基础进行相应的防治。而《养老奉亲书》中的食治部分主要从因时因人两个方面进行辨证分析。
2.1 因时施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而“人若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 (《下籍·四时养老通用备疾药法第八》),所以在不同的季节气候,当自然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时,老年人应该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运用四时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利用食疗来防病延年。
2.1.1 春季摄食春季因其属木,主发生,肝旺,过食酸,会抑制肝阳的生发,故减酸;脾主甘,多食甘味以利于脾气旺盛,免受肝气的侵犯。故春季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食疗宜选用性稍凉、有助于增进饮食的葛粉索饼方、桃仁粥、甘蔗粥等方剂。且 “常令嫡亲侍从,惟酒不可过饮;春时人家多造冷馔、米食等,不令下与;如水团兼粽、粘冷肥僻之物,多伤脾胃,难得消化,大不益老人,切宜看承” (《下籍·春时摄养第九》),以防产生消化系统疾病。
2.1.2 夏季摄食夏季因其属火,主长养,心火旺,过食苦,会使心火过旺而伤肺气,故减苦;肺主金,多食辛味以养肺气,使金生水而制火。故夏季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从而抑制心火过盛。因夏季老年人脾胃虚弱,食疗宜温软,少进多餐,少食冷肥之物,而瓜果之类更应根据体质虚实少为进之。且“若气弱老人,夏至已后,宜服不燥热、平补肾气暖药三二十服,以助元气,若苁蓉丸、八味丸之类” (《下籍·夏时摄养第十》),使得肾气强盛,不易生病。
2.1.3 秋季摄食秋季因其属金,主肃杀,肺气旺,过食辛,会使肺气更盛,易乘虚侵袭肝脏,从而产生肝脏病变,故减辛;肝主酸,多食酸味利于肝气强盛,使肝免受肺邪侵犯。故秋天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抑制肺气更盛,滋养肝气,疏泄调畅。因秋季易发旧疾,食疗应注意不食新谷,不多食暴食,少食冷硬之物。应“计其所发之疾,预于未发已前,择其中和应病之药,预与服食,止其欲发” (《下籍·秋时摄养第十一》),以防止和延缓疾病的发作,或减轻疾病发作时的症状。
2.1.4 冬季摄食冬季因其属水,主敛藏,肾气旺,过食咸,会使肾气过亢,克伐心火,产生心脏疾病。心主苦,多食苦味能使心气健旺,不受邪侵。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抑制肾气亢盛、滋养心气,心肾两脏功能协调。因冬季人体多阴在外而阳在内,食疗宜吃增强体质、抵御寒邪之物。大寒之日可少量喝酒,如山药酒或肉酒,以扶衰弱,御寒气。气干燥时,少吃煎、炙、烤食品,避免助长燥热之性,招致咳嗽气壅,进食梗噎,双目赤肿等疾病。应“晨朝饮少醇酒,后进粥。临卧,宜服微凉隔化痰之药一服” (《下籍·冬时摄养第十二》) ,以御寒防患,祛病延寿。
2.2 因人施治人的身体状况虽有共性,但却总千差万别。对于老年人而言,身体衰弱,各器官大多都已老化,身体劳损比较严重,总体看来:脾胃虚弱,羸弱乏力,元气不足。眼花耳聋、腰脚酸痛等是其共性,但除此之外,他们的疾病又依各自体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同为补益脾胃的食疗方剂,又可以细分为脾胃阳虚食少瘦乏的羊肉索饼方、脾胃气弱兼有内热的藿菜羹方、胃弱脾虚不能饮食的酿猪肚方、脾胃气弱阴阳失调的鸡子馎饦方、脾胃气弱食滞气逆的麸末索饼子方、脾胃虚冷少食的羊脊骨粥、脾胃气弱虚热呕吐的黄雌鸡馄饨方等7种。皆应依照得病原因以及身体状况对证施食。
除了同一大类的疾病需要辨体治疗以外,《养老奉亲书》对于性别的差异也给出了特别的注意如“先进平补下元药一服,女人则平补血海药一服” (《下籍·饮食调治第一》) 。而所有的这些都为辨证施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脾肾为要
李中梓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脾胃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饮食必须通过脾胃的受纳、运化,始能转化为气血,营养身体,维持生命。因而气血的盛衰既决定于饮食来源,又决定于脾胃的功能强弱。所以,食疗能否达到滋养的目的,脾胃功能的强弱尤为重要。陈直在《下籍·饮食调治第一》中 “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四脏之气,皆享于脾,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脾胃虚则百病生”[2]。强调脾胃在人体内的地位,老年人应以调理脾胃为主,其与《内经》“年长则求之于府”的思想相一致。全书重视脾胃的调理,并将饮食疗法放在防治老年病的首位。
陈氏不仅重视脾胃,而且更是重视肾对老年人的作用。因肾藏先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初物质及动力所在。《灵枢·经脉篇》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先天之精对人体的孕育、成形到整个发育成长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相对于“若少年之人,真元气壮” (《下籍·饮食调治第一》),年老之人则下元虚弱,应加以补养,故补肾对老年人尤为重要。故“每日晨朝,宜以醇酒,先进平补下元药一服,女人则血补血海药一服……寻以猪腰肾粟米粥一杯压之”(《下籍·饮食调治第一》)。在老年人一天的药食中,将一些有利于平补下元肾气的药食做了恰当的安排以助老年人脾肾之气的恢复。
4 合理为佳
书中对于老年人饮食的说明强调合理应用,即要注重饮食宜忌和药食调配两个方面。因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不合理饮食结构、营养的缺乏,或某些药物食物的过敏反应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而导致疾病。因为老年人脾胃虚弱,粘硬之食难以消化,筋韧不熟之肉容易伤胃,胃弱年高之人,常因此而致病。“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故成疾患。” 所以“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 (《下籍·饮食调治第一》)对于年老之人,煮饭烹食,或烹调鱼、肉、瓜、菜之类,均应熟烂后方可食用。而“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 (《下籍·饮食调治第一》)[3]。
而对于老人多有的宿疾,最常见的诸如咳喘、泄泻二便不利、眩晕等病的治疗,应药食交替。“若身有宿疾,或时发动,则随其疾状,用中和汤药,顺三朝五日,自然无事。然后调停饮食,依食医之法,随食性变馔治之,此最为良也。” (《下籍·医药扶持第三》)故有时药疗调配合理的饮食方能达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