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旁窦炎的影像学诊断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2-28
侵袭型鼻旁窦炎向周围侵犯邻近眼眶、颞下窝、翼腭窝和鼻咽颅底等结构时,由于MRI可以多方位扫描,因此MRI可以更清楚的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
普通X线片、CT和MRI对真菌性鼻旁窦炎诊断的对比分析:
鼻腔和鼻旁窦腔隙内气体与软组织有一定对比,与骨密度差别较为明显,这是X线平片显示病变的基础,故传统X线检查至今仍是鼻和鼻旁窦病变的简便方法。普通平片投照需要一定的位和角度,以着重显示某部分结构,单一位置均不能将所有结构显示清晰。检查鼻旁窦一般应以23°鼻颌位和37°顶颌位为基础,必要时加用侧位、颅底位片等组合检查,才能较全面观察和提高诊断率。但是这些普通X线检查对软组织密度分辨较差,检查效果受投照技巧影像较大,应用投照位置不足也可限制诊断。据报道,X线平片对于真菌性鼻旁窦炎的诊断准确率较低,大多为诊断不足,少数为过度诊断,尤以筛窦、蝶窦和翼腭窝等处病变显示较差,对鼻旁窦周围的眼眶、颅底和颌面深部软组织不能显示为其主要缺点。总之,普通X线检查对骨性结构显示不够细致,对软组织显示分辨欠清楚,又可受检查投照不全和认识经验的影响,故对真菌性鼻旁窦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多较粗浅,易致漏诊。
CT可直接显示骨性结构和窦腔内外的软组织,其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远胜于传统的X线检查。能发现病变内较细小的钙化,有助于真菌性鼻旁窦炎和一般炎症的区别;通过增强扫描前后病变软组织的密度变化可估计病变血供丰富程度,根据病变的增强程度,可较好区别肿瘤和炎症侵犯范围。CT可显示病变的形态和内部某些特点以及骨质改变,能较好反映病变的大体形态,有助于区别炎症和肿瘤。CT图像直观清晰,可显示细小病变,可较早发现真菌性鼻旁窦炎,显示侵袭性鼻旁窦炎的侵犯范围,特别是对眼眶、翼腭窝、颅底和颌面深部结构侵犯的了解。故此,CT对真菌性鼻旁窦炎的检查能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和特点,且精确可靠,使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率明显提高,成为广泛应用的主要检查方法。
MRI对软组织的组成和成分特性的区别较CT为敏感,这是主要优点。对真菌性鼻旁窦炎、普通鼻旁窦炎和肿瘤的病变范围、形态显示清楚,一般鼻旁窦炎基于炎症组织内含水分较多,肿瘤由大量细胞组成,两者在MRI图像上信号强度有所差别。通常炎症组织在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而肿瘤组织在T1加权像呈等信号,T2加权像呈中等信号。而真菌菌丝中含钙盐、铁和镁等重金属,所以真菌性鼻旁窦炎病灶T2WI呈极低信号。并且MRI可以进行任意方位扫描,便于多方位观察病灶,对病变形态和侵犯范围反映较为全面。MRI图像上致密骨不产生信号,能较CT更好显示骨周围软组织结构。但MRI对骨结构显示不如CT清楚。
综上所述,CT和MRI可清楚显示真菌性鼻旁窦炎的病变形态特点,并且可以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成分及并发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下一篇:《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