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勇 时间:2017-02-28

  轻度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症状多局限而轻微,转氨酶可正常或异常,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细胞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质内出现中性脂肪滴—— 甘油三酯,肝细胞损害除了脂肪变性外还可以伴有气球样变等[2]。此期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故常见痰湿内阻、湿热痰浊两型。

  痰湿内阻:胸闷胁胀,隐痛不适,口淡不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恶心,大便稀溏,头蒙不清,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化湿、理气止痛。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

  湿热痰浊:右胁胀满不适或胀痛,胸闷腹胀,身热困倦,口干口苦口黏,尿赤便秘,肢体困重,脘闷纳呆。舌质红,苔白腻或厚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化痰。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中度脂肪肝

  早期脂肪肝未得到重视和治疗,将向脂肪性肝炎发展。肝中含有大量脂滴,肝细胞破裂后,外溢的脂滴可致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而发生炎症反应,主要发生于肝小叶内。气球样变的肝细胞,特别是伴有较多Mollory小体的肝细胞也可发生坏死,引起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3]。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导致机体发生修复反应,胶原纤维沉积而发生肝纤维化[4],并且全身症状较明显,血脂、转氨酶异常。此期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 痰瘀互为因果, 互相转化, 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常见气滞血瘀和痰瘀互结两种证型。

  气滞血瘀:右胁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用旋覆花汤加减。

  痰瘀交阻:口黏,纳差乏力,脘腹痞满,肝区胀闷疼痛,肝脾肿大变硬,舌质瘀暗或见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等。治以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之法。常用方如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发展至重度脂肪肝,可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出现。有研究认为脂肪肝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沿着传统的坏死-炎症(脂肪性肝炎)-纤维增生的模式发展。肝纤维化影响了肝内微循环,影响血液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从而影响了肝脏的多种功能,甚至有发展成肝硬化的可能。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血脂、转氨酶严重异常。此期多年老患者, 肾精亏耗, 水不涵木, 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 气化不及, 水运失司, 浊阴内生。常见肝肾阴虚和阳虚浊阴两种证型。

  肝肾阴虚: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头昏眼花,腰膝酸软,眩晕心悸,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舌干红,苔薄少津或无苔,脉细弦而数。治宜养肝益肾、补益精血。方用左归丸加减。

  阳虚浊阴:畏寒肢冷,腰酸乏力,性欲下降,便溏气短,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脉细弱。治宜温肾化饮、健脾利湿。方用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减。

  当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的增加主要与肥胖的高发密切相关。因此对肥胖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以及增加运动是治疗肥胖相关性脂肪肝的基础。临证时还可加用一些具有减肥功效的中药,如大黄、郁李仁、火麻仁、核桃仁、生地黄、当归等。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可为饮食失调、感受湿热疫毒、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病位在肝, 与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湿热内蕴, 痰浊郁结, 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 闭阻肝脏脉络。故临床辨治应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痰为根本大法, 在分期治疗的基础上, 或以治痰为主, 或以治瘀为主, 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 或从肝论治, 或肝脾肾同调, 灵活对待, 随证施治, 同时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以及增加运动,减肥、降糖、降脂治疗,方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守清,吴良胜,蔡 晶,等.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5):9~11.

  2 徐正婕,范建高,王国良,等.高脂饮食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模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4):392~396.

  3 余心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J].胃肠医学,2003,8(6):365~366.

  4 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18.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