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的诊治体会
【关键词】 慢性便秘;诊治体会
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1]。便秘是很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诱因,如结、直肠癌、肝性脑病、早老性痴呆、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还有痔、肛裂等肛肠疾病也与之相关。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精神和心理压力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就诊的患者日渐增多。对便秘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慢性便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原发的,如粗纤维食物摄入过少、排便习惯不良或欠规律、体弱无力等;有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如肠道器质性病变、结肠运动异常、直肠肛管周围肌肉或反射异常、神经系统病变、内分泌紊乱等;也有医源性因素,如应用可待因、抗抑郁药、铁剂、抗胆碱药等药物不当,影响肠蠕动等。对于慢性便秘的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排便特点(粪便性状、便次、是否费力、有无阻塞感或不尽感)、伴随的胃肠道和其他症状、相关疾病及用药情况等,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标准中对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检查[2]。对于不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但又确实有排便不畅症状的患者,可进行生活习惯的调试,如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粗纤维和水分的摄入量、适当运动、放松精神等,不提倡药物的早期介入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首选进行肛门指诊、便常规+潜血和排粪造影+结肠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肛门指诊、便常规+潜血对结直肠癌的早期发肛肠科现有重要意义,检查结果为阳性时,马上进行结肠镜检查及取活检,明确占位性病变的性质,为下一步的诊治提供依据。排粪造影+结肠低张双对比造影是在一次的X线拍摄过程中,分别取静态和动态排便过程成像,对于便秘的病因学检查非常重要,既能除外结直肠的占位性病变,又能明确结直肠病变的解剖学改变,是器质性便秘的重要诊断依据。目前。我科对慢性便秘的患者基本普及了排粪造影+结肠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不仅诊断依据明确,同时也为以后的疗效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慢性便秘患者,多数病程较长或症状较重,或有依赖通便药物的病史,因此不建议行经验治疗,及时明确病因和便秘的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有的放矢,是解决患者痛苦的第一原则。经过排粪造影+结肠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多数患者能够明确便秘的类型,为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结肠慢传输试验、直肠肛管测定等进一步检查。结肠慢传输试验对重度的功能性便秘较有意义,是目前临床上诊断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重要依据,在使用中不要求确切测算结肠传输时间,尤其是对便次很少的患者。直肠肛管测定能检查排便反射是否正常、肛门直肠功能有无障碍,对盆底肌肥大、痉挛、缺如等具有诊断意义,但其检测结果不与临床症状成正比。
便秘需要综合治疗,不论是功能性便秘,还是器质性便秘,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排便习惯都很重要。首先,要放松精神、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在女性患者中,1/4是由于精神因素造成的;第二,注意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杂粮、水果等,有助于大便性状的改善;第三,每日定时排便,避免久蹲,不在大便时看书、看报等。便秘患者排粪造影+结肠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