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对脑的认识
【关键词】 内经;脑
Understanding of brain in Neijing
ZHAO Hong-bo,WANG Yan,LIU Guo-qing.
通过阐述《内经》中对脑的形态,解剖位置,功能及病理变化和治疗的描述,从而说明传统医学中包含着大量对急危重症的研究,应该纠正中医治慢,西医治快的错误思想,积极推进中医急诊学的建立,从而促进中医学的更好发展。
1 脑的解剖位置
《内经》中把脑归为奇恒之府。《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并运用了解剖的方法进行描绘,《灵枢·经水》曰:“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皆有大数。”可见,既已解剖人体,盖人之头脑内部结构也已明了。《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至风府。”《灵枢·骨度》说:“头之大骨围为二尺六寸”,“颅至顶一尺二寸”脑在颅内,上至头盖骨,下至风府,与脊髓相通形成一个系统,据上海华山医院等编写的《实用神经病学》记载,河南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按照古人同身寸折算方法,分别测得成人头围为二尺五寸五分,前发际至后发际为一尺一寸七分,这说明古人对成人头围正常标准的研究是很符合实际的[1],这些认识不是主观臆测,而是来自实际的解剖度量,说明中医关于脑的理论是建立在当时的实验水平基础上的,虽然是粗糙的,但却是科学的。
2 脑的生理特性
脑为清灵之脏,一方面脑为诸阳之首,位高气清,乃真气之所聚,不容邪犯,如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可导致头痛头重神识昏蒙等症状;另一方面诸
髓皆属于脑,而髓乃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充养下所化,其质至清至纯,功能荣脑养骨,淖泽全身。脑喜静而恶躁,脑藏元神,以清静明通为贵,躁动扰乱则元神失安,意志散乱。
3 脑的生理功能
《素问·本病论》说:“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太乙帝君泥丸宫下。”张景岳注云:“人之脑为髓海,是谓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亦曰泥丸宫君,总众神者也。”这些论述已经认识到脑与神关系密切,脑贮藏脑髓,脑主神明,思索凝神于脑和灵机记性在脑,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情感心理活动,脑还调节和控制各脏腑经络的机能活动。《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脑在头内,在头部的器官中眼睛最能反映五脏六腑与脑的关系“眼睛的结构由瞳子﹑黑眼﹑络脉﹑白眼﹑肌肉等组成,是肾﹑肝﹑心﹑肺﹑脾五脏六腑全身整体形象的缩影,眼睛通过血脉与脑及颈项脊髓相通,形成一大系统,脑通过这个系统实现其对五脏六腑全身的联系调节和控制!”[2]这些论述指出了脑与全身的紧密联系,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和功能活动都受脑的统属。
4 脑病的病因病机
4.1 外感六淫 外感六淫,以风、寒、疫疠之邪为多见。《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奇病论》云:“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风为百病之长,寒湿燥热之邪常附于风而致病,以风寒、风湿、风热等邪上犯所致脑病较多。”《素问·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3]。”说明了疫疠之气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终伤脑的病理特点。
4.2 内伤七情 喜伤心,喜乐过度则神焕散,虚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实则哭笑无常,狂妄躁动。怒伤肝,恼怒过度肝气升散则头晕,头痛,肝血上逆则晕仆厥倒。思伤脾,脾虚气结则心中抑郁苦闷,烦乱不已;脾虚生痰,循经上犯髓海则头痛头晕。悲忧伤肺,悲痛欲绝,精竭失生,见形体残毁,甚则昏厥猝死;悲忧不解,肺气聚郁,生热生痰生瘀,见癫痫癫狂。惊恐伤肾,惊乱太过,气血失调见心神不安,心悸失眠,血气内郁见精神错乱、幻觉、癫痫。
4.3 髓海不足 脑为髓海,脑髓不足,失其滋养,髓海失充,脑的功能失调,可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髓海不足,脑失荣养,则诸窍失濡,耳目失聪,筋骨失养,肢体酸软无力。
4.4 脑络瘀阻 多为头部外伤,或脑生肿物,或中风后瘀血阻滞脉络,以致脑的功能失常,出现头晕、头痛以及感觉﹑运动障碍等症候,甚则神志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