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全息律看腹针的几个要点
3 深度
讲究取穴深度是腹针的又一个特点。腹针认为,同一穴位的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因此将进针深度分为浅中深三个层次,分称为天人地三部。提出轻浅之病针天部,腠理之疾针人部,脏腑之病针地部。
方云鹏氏早在1986年就提出针灸治病的疗效跟进针深度与组织层次有关。提出浅感觉疾病的治疗取表皮与真皮,深感觉内脏疾病的治疗,取皮下组织与肌肉层。美国董厚吉等[4]也提出进针深度跟疾病所在与针尖所达到的组织层面有关。如治疗网球肘病位在深筋膜,治疗时针尖必须深达骨膜的深度才有疗效。张颖清[3]也认为经络是生物学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的连续,因此针灸疗法是否有效往往与针尖所接触组织的生物学特征有关。但腹针定穴深度显然又有不同特点。如网球肘取上风湿点,则以轻浅为主。腹针疗法是一种远端取穴的方法,腹部的组织层面也与四肢是不同的,这里没有骨膜筋结,深入则达脏腑组织。于是我们必须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有趣的是,腹针是一种无痛仍至微痛的针灸方法,在临床上却要处理大量的痛症,如肩周炎、颈椎病、网球肘、腰椎病等。痛觉的产生依赖于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我们所熟知的是痛觉感受器在人体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以皮肤上的痛觉感受器为最多,所以对痛症的治疗在腹针应用以浅刺为主,针取天部。所以就有了“痛症取轻浅,脏腑取中深”的进针规律。
近来关于腹针的研究认为,腹部区域存在本层不同的整体调控体系。分别是浅层的全息灵龟图,中层的传统经络运行系统,深层的内脏八廓调节体系。八廓体系从周易八卦托出也与全息生物学有密切关系。这样又有了一种判断取穴深度的方法:全息对应取穴用针轻浅,仿体针取穴用针浅中,辨证取穴针中深。
4 医案
廖某某,男,50岁,因“反复背痛6年,加重半年”为主诉,“脊椎良性肿瘤术后,脊髓空洞症”为诊断,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经常规理疗,及一般止痛对症处理疗效不佳,要求本科腹针治疗。查体:背部正中有约20cm之手术后疤痕,伤口恢复良好。疤痕附近有数个点状小圆皮损,为在外院电疗时所致。局部皮肤有触痛。躯体转侧时疼痛症状明显加重。腹针处方:中脘(地部)、下脘(天部)、水分(天部)、水分上(天部)、水分下(天部)、气海(地部)、关元(地部)、滑肉门(双,人部)、大陵(双,人部)。留针半小时后,按次序出针。第2天患者诉,头天针后,疼痛略有减轻。连续针灸十余日后,背痛明显缓解。
5 小结
分析一个最简单的腹针处方。如:肩凝症处方为:中脘(深)、商曲(健侧,中取)滑肉门三角(患侧,浅取)。可以看到这里有全息取穴法、仿体针取穴法,辨证取穴法,以及对穴位分层完整应用。所以一个完整的腹穴处方是前述种种腹针知识的汇总整体整合应用。对生物全息律的熟练掌握可以大大深入对腹针的理解,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这也是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的有力例证。所以薄老提出了“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而后机变”的腹针大法,以启后来学者。
【参考文献】
[1]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1.
[2]张颖清.生物全息诊疗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33,117.
[3]张颖清. 全息生物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10.
[4]董厚吉,马云涛.科学性针刺疗法[M].济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