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曾发林 谢晓军 时间:2017-02-28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多段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提高骨折的愈合率。  方法  收集我院1999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22例,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全部病例9—12个月随访均达到临床愈合。   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好的特点。股骨多段粉碎骨折,损伤严重,骨折愈合慢或不愈合,肢体功能恢复差,而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粉碎骨折,骨折愈合满意,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  多段骨折   股骨   逆行交锁髓内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2例、近骨折断端离小转子都有近8cm,男19例,女3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1例。左侧8例,右侧14例。闭合性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5例,有合并伤8例。发病到就诊时间:2h—12d。
        1.2  手术方法  手术选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开放性骨折先清创,伤口小者在原伤口两端做适当扩大,伤口大者视具体损伤情况选用原伤口或清创缝合原伤口,采用标准切口。闭合性骨折牵引7—15d后手术。取大腿外侧骨折断端近、远侧分别作2个2—5cm小切口。对骨折端远、近主体骨骨膜进行少量剥离、尽量少剥离,尽量保留中段骨折段和较大块骨碎片的骨膜和软组织,直视下采用牵引、撬拨等方法,使骨折端功能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采用前内侧绕髌切口,自髌骨内侧进入膝关节腔,对远骨折断端离关节近者切口可延长至骨折端,并于后交叉韧带止点前方2~3mm处开孔[1],将大小长短合适的逆行交锁髓内针打入骨髓腔内,通过骨块,一般主钉应进入骨折近端10cm以上为好,最少5cm以上,固定髓内针瞄准器,分别加锁远近端锁钉,髓内钉尾部埋入关节面下2~3mm。本组病例均采用不扩髓直径较小的髓内针,故术前还须拍健侧股骨X线片,了解髓腔大小和股骨长度,选好合适直径及长度的髓内针,斜形、螺旋形骨折或较大块骨碎片可辅以钢丝环扎。
        1.3  术后处理  常规抗感染治疗,1天后逐渐开始股四头肌锻炼,最早3天后开始予以CPM机被动功能锻练。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下床活动和负重时间,后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去除近端锁钉,由静力态变为动力态固定。
        2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3年,平均14个月。结果:骨折全部骨性愈合。2例延迟愈合,1例向内成角10°畸形;20例髋、膝关节活动正常,2例膝关节活动度<90°,为延迟愈合病人。临床愈合时间:3—10月,平均4.8月。本组病例无发生断钉、感染、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3  讨论 
        (1)创伤小:本组病例采用有限小切口,直视下通过牵引、撬拨等进行复位,创伤小。股骨多段骨折时,由股深动脉穿支发出的股骨滋养动脉往往断裂。中段骨折块及远端骨主要依靠骨膜动脉供血,术中如过多分离软组织、剥离骨膜及反复对位等将进一步加重创伤,影响血供,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伤口感染等。因此,骨折不强求解剖复位,达到功能复位即可,尽可能减少骨膜血供损失十分重要。(2)固定牢靠:坚强固定是治愈骨干多段骨折的关键。股骨多段骨折即使达到解剖复位,也远不能通过骨传递负载,而须极大依赖于髓内针的强度与刚度[2]。髓内针锁钉抗扭转刚度强,轴向可承受加载4倍体质量外力,负重时又能刺激骨痂生长,是一种弹性固定,符合骨折愈合所需要的力学环境。由于交锁髓内钉的特有结构,可进行静力态固定与动力态固定,动态固定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原理,符合生物学内固定治疗骨折理论[3]。但本法不适用太靠近小转子处骨折。本组病例除2例骨延迟愈合外,其余均一期愈合。(3)不扩大髓腔:骨折内固定时,扩大髓腔后可选用较大直径针体,增加固定稳定性,有利于早期负重。因此,有人认为扩大髓腔是治疗闭合性不稳定骨折最优方法[4]。生理状况下,骨干血供系统主要由滋养动脉和骨膜动脉组成,前者营养皮质骨内侧2/3,后者营养皮质骨外侧1/3,由于髓腔内血流压力高于骨膜,血流方向呈离心性[5,6]。术中扩大髓腔可破坏髓内血供,甚至引起内侧皮质骨坏死,且扩大髓腔时中段骨折块不容易把持,往往增加其骨膜和软组织损伤,破坏局部血运,严重影响骨折愈合。我们认为保护骨折块血供是保证多段骨折愈合的重要条件,因此,对股骨多段骨折以不扩髓为好,采用较小髓内针固定。(4)牵引的重要性:除急诊手术病人外,术前牵引一定要到位,本疾病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其它损伤,多无急诊手术条件,甚至有伤后半月手术的病人,都需先行骨牵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