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兆郁 周玉娥 时间:2017-02-28
       2.3  医护患关系  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护患冲突,其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稍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新的护理模式下,儿科护士不仅要与家长、患儿随时沟通,还要付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护士水平不高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儿科护士即使遇到恶意歪曲事实、遭受无端指责甚至打骂等不礼貌言行时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不但要理解患儿及其家长,还要帮助患儿解决问题。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时,会感到地位低下,缺乏人身安全,工作满意度下降。儿科护士面对患儿及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层次的患儿家长,加上工作繁重和缺乏理解支持,容易出现负性心理表现,而使儿科护士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高于成人科护士。 
        2.4其他因素  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职能逐渐拓宽,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造成更新知识需求压力增加。但护理人员继续深造和职称晋升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要求和职业稳定性方面的压力增大。
        3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适应压力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3.2 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决策参与的技巧。
        3.3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工作之余注意培养个人广泛爱好与兴趣,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
        3.4 定期用应激量表自我测量,面临应激时,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听音乐、唱唱歌、散散步、到书店看看书、上网看看新闻等,为不良情绪寻求一个适当的发泄途径。
        3.5 建立支持系统,在面临应激的时侯可向亲属、朋友、同事倾诉,寻求帮助;也要善于利用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如给护士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提高护士的待遇,加强技能培训,合理调配人员,减少护士非专业性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等。
        4 小结
        压力是生活中的常见事件,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受无数的压力。正确认识压力,并有效应对压力是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生存与生活的必备能力。压力又叫应激或紧张,是一种跨越时间、空间、人格和文化的全人类体验,这种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它可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反应,导致人体内环境不平衡,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儿科护士姐妹们应运用压力和适应的理论,观察或预测患儿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并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和减轻压力对患儿的影响,提高患儿的适应能力,协助患儿维持身心平衡;同时可帮助儿科护士正确认识自身压力,并调节舒缓、减轻工作中的压力,促进自身身心平衡。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