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文化在蒙古族医学传承中的作用
作者:王珺,车武,张婉,关欣,崔箭
【摘要】 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他们的各种活动都和萨满有一定的关系。萨满之所以在民间有市场并为某些人所拥戴,原始医术功劳不小,萨满本身就是原始医术的践行者。而萨满的这些医术活动,客观上又促成了蒙医学的产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萨满跳神活动,一方面作为萨满教的遗俗,另一方面又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文章在对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运用问卷法调查了部分健康人群对萨满治病的认识。当地部分人对萨满表现出的崇敬,反应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但其特殊的求医方式是与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经济生产比较落后等因素紧密相联系的。
【关键词】 萨满 跳神 蒙古族医术
萨满(Shamanism)一词出自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古代北方民族多信仰萨满,认为萨满是沟通人和神的中介者,是氏族的智者、部落的首领、祭祀的祭司、祛病的巫师、占卜的卜师等。萨满多数都是病愈的人来充当的,如不许愿当萨满,病就不能好。今天,表面上看萨满教文化似乎濒临消失,然而一些萨满文化的保护者,却依旧通过许多渠道传承着古老的萨满教文化,使它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其他文化不可取代的作用。
萨满的表现形式,由于地域、民族、氏族的不同,而各有所异。正宗的跳大神,应该是很隆重的事,要有特定的穿着,拿着手鼓,唱着特殊的神调,而且跳神的时间、房间的布置、气氛的渲染都有严格的规定。前郭尔罗斯农村的蒙古族也有信萨满的习惯。凡有了大病小病,人们会直接去找萨满跳大神儿来治[3]。萨满做法时,虽然也会全身发抖,做出一些高难的动作,但是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做法时也不穿什么特别的服饰。
1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人求医行为的田野调查及思考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至今仍流传着萨满跳神活动[3]。不过,现在的萨满跳神虽同原始萨满教有着先天的联系,但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众所周知,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将影响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及病人的求医行为。本部分就以在调查中所得的案例以及回收的有效问卷结果进行考察与分析,探讨蒙古族文化和宗教因素对当地人求医行为的影响。
1.1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共调查37户,有效问卷56份,其中男35例(56.5%),女21例(43.5% )。
1.1.1 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对吉林省前郭县蒙古族部分正常人进行了调查。问卷包括1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对萨满教(萨满)的信仰情况,患疾病时寻求萨满帮助的情况。
1.1.2 结果信萨满教的情况:在56例被调查者中,44例(78.6%)信或者部分信。其中男性28例(80%),女性16例(76.2%),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是,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与信教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并呈负相关。见表1。表1 信仰萨满教的调查结果例
患病时寻求萨满帮助的情况:寻求萨满帮助的比例,男、女间无显著差异,但患精神疾病时高于患躯体疾病时。见表2表2 患病时寻求萨满帮助的调查结果例(略)
对萨满帮助能否解决疾病问题的认识:患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时的认识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表3 对萨满能否治疗认识的调查结果(略)
对萨满能提供何种帮助的认识:在寻求萨满帮助的人中,认为患病后萨满能帮助治好病人,患躯体疾病时与精神疾病时的认识有差异。见表4。表4 对萨满能提供何种帮助的认识调查结果例(略)
1.2 定性分析
1.2.1 跳神治病是萨满的重要宗教活动,基本上是唯意志的精神疗法萨满企求在剧烈的跳神念唱活动中,达到神灵附体的境地,基本表现为浑身颤抖、进入恍惚状态。得到神的启示后,解释病因,最后跳神舞送神。通过以下的调查、分析来探讨家乡跳神活动的意义、属性及与萨满教之间的关系。
作者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几个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访谈。基本情况如表5~6所示。表5 请神人基本情况,表6 跳神人基本情况(略)。
1.2.2 跳神之效果案例一,病人已下地做农活,身体很好。案例二,病人被跳了5天后,没什么改变。案例三,病人已恢复正常,且出马做大神。案例四,现在仍不时要请神来跳。
1.2.3 跳神的作用萨满跳神是有宗教功能、祭祀功能、医病功能及娱乐等功能。上述介绍的萨满跳神的目的仅是医治病人,且只是辅助手段。在调查中,病人们出现病状时,都是先去医院做一些检查,并按诊断服药(如需要),如长期不见效则请神;有些情况是医院没检查出任何病预兆而病人仍旧感觉不舒服或出现某种不正常的现象,这时也会请神,再有就是家里贫穷、无钱医治却又不愿意毫无作为的。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目的很明显地为了追求心理的安慰与平衡,是老百姓驱邪治病的普遍作法,作为求医后的补充手段。
2 萨满文化在蒙古族医学传承中的作用
萨满教自古以来在蒙古民间声望很大,做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们意识中存在已久。《蒙古秘史》《史集》等古代史料就有萨满巫师治病的记载。因此,蒙医学与萨满教有着密切的联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