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名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2-28
3.3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与性别 本研究显示,女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男童,且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独立因子和社会/自制因子发展较好,与武汉市2003年的研究结果一致[6]。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不同性别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7]。还可能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有关:重男轻女思想使父母对男孩有更多的溺爱和保护,而对女孩则重视早期生活技能的训练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因此女孩在以上方面发展要比男孩好。
4 建议
学龄前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幼儿园的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通过相应的游戏、学习和劳动等对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家长也应调整教育观念[8],让儿童多练习,多锻炼,尽量让儿童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儿童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发展独立性、自主性。
参 考 文 献
[1]姚树桥,龚耀先.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操作手册[M].长沙.湖南医科大学,1999,2(2):140-141.
[2]SAWYER MC,WHAITES L,REY JM,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with mental disorders[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ence Psychiatry, 2004,18(2):79-81.
[3]王光,张秀敏,王艳波,等.学龄前期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状况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 10 (4): 286-287.
[4]贺宇鼎.幼儿心理社会化的若干重要问题.中国儿童发展,1992,7(3):71.
[5]Luthar SS, Licchetti D, Bronwyn E. 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Child Development, 2000,71:543-562.
[6]黄小娜.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9.
[7]谢蓓芳,方永年,林永清,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行为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71-573.
[8]Noland RM, McCallum RS.A comparison of parent and teacher ratings of adaptive behavior using a universal measure. Journal 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2002, 18(1):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