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及相关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2-28
2.4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见表5
3讨论
3.1年级、性别、专业等因素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可能与高校招生制度、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关,特别是医类专科学校的学生就业难尤为突出。在性别的比较中,女生的U理问题多于男生,与社会上女性比男性就业难相吻合,特别是高薪水、高职务的岗位就业的女性明显少于男性。不同专业学生比较的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临床医疗、中医药专业学生,可能与护理专业学生数量女生比男生多有关(我校04级05级护理专业学生数男:女约为1:28)。目前我国护理行业人才虽然不足,但多数用人单位采用聘用制,甚至将护士作为短期廉价劳动力引入,使护理专业学生产生严重的就业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问失衡而出现的(可感受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压力,以及由于不能满足需求而引起的相应的(可察觉到的)功能性紊乱。从而导致职业自信心不足。
3.2成长环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家庭类型、教养方式和幼年时的身心发展状况是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的孩子多存在人格方面的某些缺陷,家庭教养方式的偏差会造成孩子人格发展的扭曲,童年时的身心伤害得不到及时的修复会严重地障碍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学龄前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需要不能满足会造成人格的变态。本研究的结果亦表明,被试的心理问题多源于家庭类型、教养方式及童年时的身心伤害。那些把大学生的问题归咎于大学教育的评论有悖于事实,大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只不过是多年的心理困惑在大学校园的暴露而已。针对当前离婚率上升、留守家庭增加、家长的高期望值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高消费现象普遍存在,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大学生的问题还会增多。
3.3自我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从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自我满意度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当一个人的自我满意度下降时,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就会变得异常、或者迟钝、或者敏感。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与学校紧密相联系的,对教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对教师的满意度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这是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些理念要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行选择专业;引导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自我形象的满意度,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等,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因为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虽然个性是在个体早期生活中形成的,改变较困难,但却可以通过矫正行为方式改变人们的态度和情绪。高校应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为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