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大方镇龙昌村伤寒疫情调查及处置报告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德新 时间:2017-02-28
【摘要】  目的  调查暴发原因,采取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伤寒疫情的蔓延。方法  组织相关人员成立疫情指挥领导小组,按<预案>有关措施要求组织实施。结果  本起突发伤寒疫情共发病50例,无死亡病例;对8个病例进行肥达实验,其结果支持伤寒诊断;对村民饮用水进行检验,查出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超标。根据病例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结果,采取疫情处置措施,发病迅速下降,疫情在一个伤寒的最长潜伏期内终止。结论  流行原因是由于该村饮用水供水管道简易造成饮用水污染所致,疫情报告晚是造成该起疫情扩大的主要原因。按<预案>实施效果是显著的。
【关键词】  伤寒疫情  调查  处置
        2007年3月30日,大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大方镇政府报告,该镇龙昌村发生以发热、头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疫情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通过询问村医和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对疫情采取了应对措施。现将调查及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大方县城北面约5公里处,面积约3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597户,共2073人,村民居住较为拥挤,环境卫生较差,大部分村民平时有喝生水习惯,饮用水主要为自建自来水(未进行消毒处理),有小学、中学各1所,学生均为走读生,学校饮用水与村民饮用水为同一水源。
        2 疫情特征
        (1)空间分布:2007年2月5日至4月4日,共发病50例,罹患率22.46%,其中现症病例14例。病例主要集中在5、7村民组,共35例,占70%。其余分布在2、3、4、6村民组。
        (2)人群分布:50例病例中,男23例、女27例,男女之比为0.85:1,无统计学意义。病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1岁,以30-40岁组发病最多,各年龄组发病情况。
        (3)时间分布:调查中发现,2月5日开始出现发热病例(在村医处查看处方得知,在之前已有发热病例),其后2月28日1例,2月份只有2例病例,发病集中在3月份,发病45例。
        3 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表情淡漠等,少部分病例有畏寒、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体温记录38℃以上有12例。临床特点:一是病程长,有的长达1月之久,二是以头痛发热为主,三是同户有2例以上病例等。
        多数患者均在当地诊所按“沙感”进行治疗,且效果较好,多数已痊愈。

        4  实验室检测
        4月5日毕节地区疾控中心现场采血10份,血清肥达式试验8例,支持伤寒诊断,血培养及大便培养9份,结果未见阳性;省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与地区检测结果一致。
        5 流行因素分析及初步结论
        (1)流行与水源的因素:该村7个村民组共饮一个水源,系从山上引出的一地表水,通过简易管网牵到各家各户。在2月份期间,从未下过雨,从病例发病高峰看,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8日县疾控中心对该村饮用末稍水水样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严重超标,提示该水源并不安全。因此,引起本次伤寒流行的因素,考虑主要与水源有关。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