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救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朝敏 时间:2017-02-28
       3.利尿剂的应用  强效利尿剂(襻利尿剂)是抢救时改善急性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基石。常用的襻利尿剂有: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具有强大的利尿利钠作用,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静脉注射还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楔压。
        4.正性肌力药物
        (1)强心苷:强心苷(包括洋地黄苷、地高辛和西地兰),前者有200多年的临床应用史,主要有正性肌力、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负性传导和频率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诱发的急性左心衰,其次是有左心室扩大,LVEF降低的左心衰伴窦性心动过速者。
        (2)儿茶酚胺类:多巴酚丁胺为β1受体兴奋剂,可直接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降低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起始剂量为2-3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根据血液动力学监测可逐渐增加至15-20μg/(kg·min);患者病情好转后,药物应逐渐减低剂量[每2天减少2μg/(kg·min)]而停药,不可骤停。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本类药物通过抑制cAMP降解而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产生正性肌力和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可降低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和增加心输出量。
        (4)钙离子增敏剂:左西梦旦是钙浓度依赖的钙离子增敏剂,半衰期达80h,可增加心输出量,降低PCWP,降低血压。
        (5)心肌糖苷类:此类药物不宜用于AMI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指征是心动过速引起的心力衰竭,如通过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未能控制心率的心房颤动患者。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对早期稳定的AHF患者不推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危患者ACEI类对急性期和AMI有一定作用,但对患者的选择及应用时机有争议。。
        6.机械辅助治疗
        (1)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尽早地应用于AMI、严重低血压,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2)体外膜氧合器(ECMO):是一种临时性的部分心肺辅助系统,通过引流管将静脉血引流到体外膜氧合器内进行氧合,再经过另一根引流管将氧合血泵入体内(静脉或动脉),改善全身组织氧供,可以暂时替代肺的气体交换功能和心脏的泵功能。
        (3)左心辅助装置:适用于晚期终末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