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新生儿室院内感染回顾性讨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2-28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新生儿 护理管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问题已成为医院分级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过程中,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重要监测部门的重中之重。我院自1995年底申报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前就开始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至今已经历数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新生儿病房的院内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漏报率不断降低。
我们的做法如下:
1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人人把关
配合医院感染科和护理部防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检查小组,科内成立了医院感染小组,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除强化无菌技术操作常规外,对病房的院内感染的监控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一切以预防为主,当有某种疾病流行或发现有散在住院患儿时,就及时隔离,随时消毒。每发现有医院感染病例都认真进行讨论,做到医护人员人人把关,自觉做好预防院内感染的工作。
2 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保证物品的灭菌效果
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高危儿免疫功能更差,再加上新生儿病房是无陪护病房,护理治疗任务繁重,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密切均为新生儿病房交叉感染的原因。所以我们重点加强了洗手和有效的空气消毒。医护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1994年我国卫生部修改并颁布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标准,新生儿室<5cfu/cm2,洗手指征:接触患儿前后,特别是接触有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在同一患儿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时;洗手方法肥皂加流动水,洗手时间10-15s,每日洗手频率应保持在35次以上,并用纸巾擦干。病房内安装紫外线灯管和活动紫外线车灯。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一次并记录,紫外线灯管要记录安装和启用时间,要定时定期擦拭去除灰尘,以保证紫外线照射强度和消毒效果。保健科每月进行一次效果监测,如监测不合格要及时更换。地面每日用2%过氧乙酸喷洒2-3次。对各种消毒液要严格监测有效浓度,并坚持用前更换。各种治疗用品均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注射及输液用具均使用一次性物品,盛放碘伏酒精容器每周定期消毒一次,并做到在使用碘伏酒精过程中不续加。无菌浸泡筒及镊子采用高压蒸汽灭菌,4小时更换一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确保了物品的灭菌效果。
3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常见部位
新生儿院内感染常见部位有皮肤、口腔、呼吸道、消化道。每天给患者洗澡(淋浴),腹泻患儿加换尿布,稍有臀红者则用烤灯或住暖箱采取暴露干燥。常规用双氧水加生理盐水,而后用制霉菌素做口腔护理,控制真菌性口腔炎。注意空气消毒。同时对有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所用氧气口罩或面罩要用5/84消毒液擦拭消毒后使用,所以新生儿呼吸道院内感染较少发生,消化道的院内感染因为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肠炎增加,抗生素耐药加之腹泻易造成机体内对环境失衡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少数病例可迁延引起全身衰竭。
下一篇:浅谈舌诊论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