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潜行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2-28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减压 融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共86例,男41例,女45例;年龄36~78岁,平均58岁;病变部位:L2、3间隙2例,L3、4间隙19例,L4、5间隙32例,L5、S1间隙23例,2节段椎间融合9例,3节段椎间融合6例,4节段椎间融合3例;伴椎体Ⅰ度滑脱15例。
86例中腰痛合并下肢放射性疼痛、间歇性跛行65例;单纯下肢痛5例;下肢疼痛、臀部和鞍区麻木感16例;下肢感觉减退55例;单侧症状和体征者26例;双侧症状和体征者50例。86例患者均X线片检查,腰椎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86例患者均CT检查测量椎管矢状径和横径,中央椎管矢状径最大11mm,最小8mm;横径最大16mm,最小12mm;侧隐窝矢状径最大3.0mm,最小1.2mm;黄韧带平均厚度4.5mm;椎板平均厚度12mm;其中56例合并有椎间盘突出。
1.2手术方法
全麻后,患者俯卧于手术台,胸髂部垫高,取腰背部后正中切口,剥离并暴露病变节段,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设计的手术固定的融合范围,结合术中所见,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先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再进行多节段采用单纯开窗、间断开窗、连续开窗或交叉开窗潜行双侧开窗等方式行椎管、侧隐窝减压、黄韧带切除椎管扩大成形。在术中用骨凿剔除内聚的小关节突,切除范围至椎弓根内侧缘,用椎板咬骨钳咬除椎管侧方增生肥厚及钙化的黄韧带,扩大神经根管后,环形切开椎间盘纤维环,摘除髓核组织,再用椎间盘挫或终板刮匙将椎间盘上下的软骨板刮干净,尽量保存椎体终板,安装复位棒,临时固定并撑开椎间隙,先填充入较大块术中切除的椎板骨质,然后将碎骨填充于预先选定型号的Cage中,在充分保护神经根和硬脊膜囊后植入椎间隙,调整Cage使其横行置于椎间隙后半部,低于椎体后缘3~5mm,根据病情和病人的经济状况,椎间融合可以采用不同方法,放松复位棒一侧,用椎板加压器加压椎间隙后固定,裸露的硬脊膜和神经根用少量的生物蛋白胶喷洒、彻底止血,切口旁放置引流管。
2 结果
手术时间85min~24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130ml-825ml,平均350ml, 86例均有术后X线摄片,80例获得随访12~6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3、6个月、2年分别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其中53例有术后CT、MRI检查,结果未发现腰椎不稳定或腰椎滑脱征象,狭窄段椎管扩容显示满意,植骨椎间隙均有不同程度骨性愈合。临床疗效评定参照Nahal分级标准,优55例,良19例,可4例,差8例,优良率达86%,其中1例术后出现右足背伸肌力基本丧失伴右下肢根性疼痛(术前无),保守治疗恢复欠佳,术后通过营养神经等治疗1年,随访2年右足背伸肌力未完全恢复,右下肢根性疼痛好转,生活质量仍然欠佳。
3 讨论
3.1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特点
腰椎管狭窄症多为退变性,病理改变表现为椎体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赘的增生、小关节肥大及黄韧带肥厚甚至钙化,或有退变性滑脱;少数为发育性椎管狭窄症,表现为椎弓根短、小关节内聚、椎管矢状径短及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腰椎后伸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