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病治疗中心理行为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梁翠荣 张璇 时间:2017-02-28
【关键词】  儿童牙病  治疗  心理分析
        本文通过对儿童在牙病治疗时的心理行为分析,揭示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并对儿童在牙病治疗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及针对不同心理和反应采取的治疗方法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1 儿童心理行为特点与不合作表现
        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其情感极不稳定,意志力、坚持性、理解力和自制力都很差,行为和情绪易受当时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引诱而发生转移。在就诊时多有恐惧和环境的引诱而发生转移。在就诊时多有恐惧怀疑、情感易变等表现,因而在牙病治疗中往往表现不合作,常使治疗难以顺利进行。娇生惯养的儿童、多依赖性强,在治疗中常以各种借口推脱治疗。如:要上厕所,不打针,不让磨牙或只让磨一下,或向父母要挟,不答应某种要求就不补牙等。治疗中稍有疼痛即大哭大闹,甚至辱骂医生和家长。生性好动的儿童,则性格外向,不安分,进入诊室时东摸西看。问这问那,这类儿童情绪非常易变,一般在治疗之初尚予合作,继而则转向抵抗,拒绝治疗。性格固执任性的儿童,绝大部分不台作,治疗时不肯张口,有时又踢又打。甚至挣脱逃离诊室。这类儿童说理和教育往往收效甚微。
        2 与合作相关的几点因素
        2.1 年龄与合作的关系:学龄前儿童情感常很不稳定,理解力、自觉性和自制力都很差,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影响易导致情绪的变化,尤其在治疗中退到疼痛,即表现出又哭叉闹,不肯张口,回避问题,反抗等拒绝治疗的行为。并常因此使治疗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导致治疗失败。进入学龄期的儿童,随着对外界事物和环境的认知,其情感趋予稳定,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和自制力,常能自我约束,合作程序明显提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亦突出地表现出来,自尊、不服从、固执已见、不听劝导等。这在年龄大的儿童尤为突出。
        2.2 疼痛与合作的关系:牙科就诊的儿童绝大部分以疼痛为主,持续或剧烈的疼痛,常引起患儿情绪不佳,烦燥不安,或因以前曾有过的激发痛,增加了患儿对牙病治疗的恐惧心理。故在初诊时多不予合作。当经治疗后疼痛停止,在第二次复诊时绝大部分则都能合作,在临床上因疼痛难忍主动要求看医生的儿童,在治疗时多能合作。
        2.3 陪伴与合作的关系:在牙科儿童门诊,由父母陪伴来诊的儿童占绝大部分,而这部分儿童不合作比例最高,常因父母在旁撒娇撒泼,不肯合作。由其它亲属陪伴来诊的儿童,不合作比例也很高,幼儿园学校教师陪同来诊的儿童,其不合作比例则明显下降,凡自己来就诊的儿童均能配合治疗。
        2.4 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与合作的关系;农村儿童多胆小,对外界事物接触较少,虽对牙病治疗怀有恐惧心理,但经诱导或警告多能配合治疗。部分独生子女,出于在家中倍受溺爱,娇气重,治疗中常不够合作。早期接受家庭教育的儿童,较明事理,说理和教育可收到踢显效果。
        2.5 周围环境和事物与合作的关系:轻松愉快的诊室环境,对稳定患儿的情绪很重要。喧闹噪杂的环境,不利于患儿情绪的稳定,看到别的儿童在治疗时哭闹,往往因此增加患儿恐惧心理而拒绝治疗。家长在旁的言行可影响患儿情绪变化,家长安定,则患儿镇静,家长不安,则患儿恐惧。沉默的环境会引起患儿不安和恐惧而拒绝合作。
        2.6 性别与台作的关系:女孩多文静,但多娇气胆小,部分女孩在治疗过程中虽会持续她哭,但肯张口配合治疗。 
男孩则多好动,性格活泼,临床上常遇到一些男孩以种种无理要求要挟医生和父母作为治疗的条件。
        2.7 心境与合作的关系: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时,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良好的心境使人在待人接物中发生兴味,易于处理;不良的心境使人感到凡事烦燥无味,容易被激怒。来牙科就诊的儿童凡心境良好者,多能合作,心境不佳者,则多不合作。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过去片断的回忆,无意间浮想,有时也会导致与相联系的心境的重现。如对以前激发性疼痛的浮想和回忆,则会引起患儿惧怕疼痛的心境的重现,而不具合作。
        3 治疗方法和对策
        3.1 高明的牙科医生,对儿童的处理方法首先是自己和儿童打成一片,使儿童在无意中放松紧张情绪。让儿童感受涡轮机喷射的水雾不会造成伤害,对磨削牙有恐惧心理的儿童可心把磨削牙说成是用水冲一冲,这样患儿比较容易接受。把剔挖下来的龋坏牙质或食物残渣给患儿看,让他们知道确实需要弄干净。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