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病治疗中心理行为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2-28
3.3 创造一个良好的诊室环境,尽可能使患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在治疗前应避免接触正在治疗中对治疗有明显反应的其它病人或哭用的儿童,以免引起患儿情绪变化。但观察合作儿童的治疗,则有助于稳定其情绪。治疗中对话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沉默无言,儿童则会感到恐惧。最好于上午治疗学龄前儿童,下午接受治疗率则明显下降。因音乐可缓解紧张气氛,分散儿童注意力,故在治疗中听音乐可收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3.4 对陪伴来诊不合作的儿童,可让其父母或亲属离开诊室,失去撒娇依赖的对象,只得服从治疗。适当的诱导和警告对娇气型、多动型儿童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强制治疗应在适宜的情绪下采用,因强制治疗对正发育的儿童会有一对性心理损害或在以后整体发育中对恐惧留下记忆,所以京戏慎重选择病例,不可随意采用。
3.5 了解和掌握各类儿童的心理活动,通过情感交流,同患儿交成知心朋友,在他们认为你是值得信任的。治疗前多询问一些有关他们自身的事情,如问他们几岁啦,在哪个幼儿园或上几年级。平时都喜欢做什么等。使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在每次治疗后要同他们说再见,对他们肯配合治疗给予表扬和鼓励。
3.6 磨削牙齿时最好不拿口镜,左手持口镜按着颊部磨削牙齿时,儿童突然动作,容易发生事故,用不窜口镜的左手指牵引口角,既容易磨削,又不容易发生事故,尤其对幼儿本法实为安全有效。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认识尚处于具体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情绪富于易变性和冲动性,意志力、理解力、自觉性和自制力都很差。由于所处的周围环境,家庭教育及幼儿园学校教育不同,其心理行为有着很大差别,这就要求在临床上加以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和对策。充分利儿童好胜心、自尊心、虚荣心、好奇心强等特点,集诱导、教育、说服、鼓励、警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良好的服务态度亦是取得患儿合作的必要条件,通过谈话情感交流在儿童心目中建立起信任感,治疗前充分了解患儿的现病史和既往史,临床技术操作应轻巧简便,切忌粗暴。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3.
[2] 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 石四箴.儿童口腔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 龚耀先.医学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下一篇:小儿白血病合并病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