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液室护患沟通几个环节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2-28
2.4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 注意面部表情,善于倾听病人诉说;穿刺时保持病人肢体的舒适位置,穿刺后将病人卷起的衣袖拉下;小儿穿刺可以先抱、哄患儿,轻抚患儿,穿刺后加强固定;加强巡视,巡视时以温和关爱的目光投向病人,观察液体滴入,穿刺部位及病情缓解情况,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局部反应:肿胀、疼痛;全身反应:发冷、心悸、皮疹、头晕恶心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交代注意事项;及时更换液体,并告知目前输的第几组,还剩几组等;如输液瓶内还有少量液体,站在病人旁边耐心等待,并利用好时机,根据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以及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满足患者多方位的健康需求。
3.静脉输液结束时
3.1及时拔除针头 拔针前撕胶布时应顺着毛孔方向轻轻揭开针柄两侧的胶布,揭最后一条胶布时要注意扶好针柄,防止针头转动,以防止胶布牵拉汗毛引起的疼痛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保持针头适宜方向,先慢后快拔针 ,拔除后及时用棉签按压针眼, 按压力度均匀适中,以免引起局部血肿与疼痛,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护患纠纷。
3.2重视嘱咐保护静脉 门诊输液病人对血管保护知识往往欠缺,有些人一拔完针就急着上厕所或忙着整理衣物等,造成按压时间不够,容易引起局部瘀血、肿胀、出血,从而对护理工作不满意,也影响护理效果。注重这方面的宣教,可以避免产生矛盾、保护好静脉并有利于下次穿刺,起到了互相配合的作用。拔针后可嘱咐病人:将棉签竖着按,按压针眼5~10min, 按压力度应均匀适中;请不要揉按穿刺部位;尽量多按一会儿,按压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棉签看穿刺部位有无止血;拔针后穿刺肢体至少在2小时内不能用力。
总结 护患沟通其实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互相信任、开放性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间不必要的误会,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作为护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加强自身素质建设,重视沟通工作,把握好沟通环节,掌握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不仅能在护患交往中服务于病人,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人际交往技能,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为医院创造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
下一篇:人工气道护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