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护理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2-28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护理
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行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增加氧饱合,减少呼吸功的消耗和缓解呼吸肌疲劳,是重要的抢救手段。人工气道的护理是保证其成功的关键,现就人工气道的护理论述如下。
1 人工气道套管位置与气囊的护理
1.1 人工气道套管位置的护理
1.1.1 气管插管的护理 (1)插入深度:成人经口插管深度20~24cm,经鼻深度25~29cm,儿童/婴幼儿经口插管深度12+年龄/4cm,经鼻15+年龄/4cm。(2)固定:气管插管应妥善固定,以口插管固定胶布和盘带双道固定法固定。(3)病人体位:气管插管的病人头部稍后仰,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并每1~2小时转动头部,以变换导管压迫点。(4)观察:做好标记并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随时观察标记是否改变,做到班班交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深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
1.1.2 气管切开的护理 为防止气管套管脱落,用系带缚于患者颈部作固定,松紧以能插进一手指为宜,并随时调整。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气管套管垫1~2次,以防切口感染。
1.2 气囊的护理
1.2.1 气囊的类型 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可分为低容高压气囊、高容低压气囊及等压气囊。
1.2.2 气囊的充气 气囊充气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返流物流入气道。目前认为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壁间隙的最小压力。科学检测气囊压力应用气囊测压表,可准确判断病人实际气囊压力,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无误。
1.2.3 气囊的放气 传统护理常规要求4~6h对气囊放气1次,每次5~10min,以预防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溃疡坏死,新观点认为,现临床应用较多的气管套管属高容低压的,不需定时放气,但必须非常规性的放气或调整气囊压力。
2 人工气道的湿化
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其发病率达30%~66%,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要重视人工气道的加温及湿化。
2.1 湿化的前提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随病情不同而不同,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保持2500~3000ml。
2.2 湿化方法
2.2.1 电热恒温湿化器 电热恒温湿化器可以加温湿化吸入管道的气体,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至的分泌物黏稠和排出障碍。
2.2.2 气道内间断推注法 临床常用注射器取湿化液3~5ml,取下针头后将湿化液直接滴入人工气道,常在吸痰前推注。
2.2.3 气道内持续滴注法 传统持续法是以输液管持续滴注,目前临床应用微量注射泵或输液泵持续注入较多见,因为二者具有定时定量持续湿化的作用,成本低、操作简单,能有效防止痰痂的形成。
2.2.4 雾化吸入 通过文丘里效应将药物水溶液雾化送入气道后在局部发挥药物作用。
2.2.5 人工鼻 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是利用人体呼出气体的温度与水分来加温湿化吸入的气体,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