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杜晓梅 时间:2017-03-14
  5深化实践中的德育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途径
    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讨论中,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加以深化。一是在课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深化德育。比如,鼓励学生走进医院,贴近患者,为患者提供义务服务;走进社区,走人农村,帮助残疾人和弱势人群;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义诊(由具有医师资格的教师带队),搞科普宣传,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做贡献。在这些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生动而深刻的医德教育,使其逐步树立起“治病救人是医生的神圣职责”、“对患者要一视同仁是做医生的起码标准”等理念,这些对于医学生将来的从医生涯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二是在临床实习阶段深化德育。临床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临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医德教育跟不上,那么,前期的德育成果就有付诸东流、毁于一旦的危险。特别是在目前医德滑坡的背景下,医学生进人实月期势必受到来自不同渠道的负面功利因素的濡染,造成理想戈现实之间的落差和心态失衡。如有的学生看到医生收受“红包”,得到了“实惠”还没受到惩罚,于是就由原来对收受“红包,鄙视,转化为害怕、羡慕、收受,甚至素要;有的学生对患者缺乏同情心,为了增加临床经验反复给患者检查,加重了患者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其对此不但不感到内疚,反而觉得理所应当;还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不过是在实习,对自己要求不严,随便迟到,早退,甚至延误治病救人的时机,而他们还不以为然,在心目牛根本就没有把患者当回事等。这些都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要针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边的非道德现象,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思想,严肃实习纪律,使医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
  6设立专门辅导机构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途径
    在我国,医学院校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后勤工作,都由校级领导分管,并有相应的职能科室具体负责。而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是由校级领导分管还是由具体职能科室专门负责呢?据笔者调查,在这方面,许多医学院校做的工作还很不够,甚至处于空白阶段。从国际做法来看,1999年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其制订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同等对待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与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将其作为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也就是说,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对医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在医学院校设立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专门辅导机构很有必要。在美国的医学院校,几乎都设有学生辅导中心,由一名副校长主管中心工作,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道德教育、心理咨询等。在中心的领导下,有的还创办了“医学生道德期刊”、“医学生道德教育e网”等有效载体,引导学生就医德、医风问题展开讨论,发布具有正面导向性的观点,增强德育的效果。我国医学院校也应借鉴国外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的领导和引髯
  7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提供保障
    教育不是万能的,如果教育手段不与一定的惩罚手段相结合,教育就缺乏保障。医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医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比如屡禁不止、逐步升级的“红包”现象;责任心不强、草率行医致患者伤残死亡的现象;不顾病情,乱开大处方、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化验,从而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的现象;生产、销售假药危及患者生命的现象等,都对医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形成产生冲击和影响。如果不对这些丑恶的现象加大打击的力度,就会使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失去应有的效果。国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医学生平哑道德培养力度,使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严格自律,重塑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的圣洁形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医德、医风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反医德、医风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净化医疗卫生行业环境,确保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健康发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