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125碘放射性粒子植入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家宙 时间:2017-03-14
【摘要】I125碘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肿瘤近期疗效满意,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I125碘放射性粒子  植入  CT引导  TPS计划  中晚期肿瘤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GE light speed 16 CT机,半衰期为59.6~60.2天,能量为27.43~1.5Kev之X射线及35.5Kev之γ射线放射源I125碘粒子,由钛合金封闭。专用I125碘粒子植入穿刺针两支,手术包一个,0.9%生理盐水200ml两瓶。
        1.2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的CT、MRI片确定扫描的体位,可仰卧、侧卧、俯卧、头先进或脚先进都可,原则上以方便手术医生操作为准,以进针深度、与垂直的夹角最小为原则。其次对肿瘤进行层厚、层距均为2-5mm的扫描,肿瘤体积较大的可选用10mm层厚、层距进行扫描。为了在穿刺过程中避免损伤肿瘤周边的血管,有必要对边缘与大血管分界不清的肿瘤进行增强扫描。了解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测出肿瘤长、宽及厚度与术前制定好的治疗计划相对照,确定好穿刺的位置、进针的深度、角度及植入粒子的数目。然后在体表定穿刺的位置。可用体外标记进行适当扫描以确定最佳进针位置。进针位置确定后进行局部消毒,铺上消毒巾,用5%利多卡因5~10ml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后按确定的计划进行穿刺,为了了解穿刺针是否插入肿瘤内,可再次进行扫描,确定后用粒子枪将粒子依次植入,各粒子间的距离为1~2cm,距肿瘤表面1cm,再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植入,距大血管及气管膜部至少1cm。检查有无出血、漏气。肺部肿瘤的无气胸后,即可完成手术。
        收集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0年5月对36例中晚期肿癌患者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I125碘粒子植入完成肿瘤的种植治疗。本组36例患者,男性29人,女性7人,年龄36~78岁,23例中心型肺癌,8例周围型肺癌,2例为前列腺癌术后复发,1例舌癌,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上述病例都经病理切片证实。根据病灶的大小位置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放置的粒子数量不等,最少为18粒,最多为60粒,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可分次分时植入。
        2  结果
        2.1术后肺部有小量出血4例,2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有损伤瘤体周围血管,穿刺针拔出管芯后冒血。3例患者术后有轻度气胸肺,2例因穿刺偏离瘤体,分别有1-2粒子随气管掉进肺底。1例病人难以忍受疼痛手术中途停止,瘤体部分植入粒子。所有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抗炎及其他治疗一周后恢复良好。
        2.2所有患者术后一周血象、肝、肾功能正常在正常范围内。
        2.3影像学检查  通过胸片及CT、MRI检查,25例患者的肿块阴影在2~3个月后缩小,平均体积缩小1/4。其中4例平均体积缩小1/2,粒子间聚拢明显。8例患者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但可见粒子聚拢。3例植入者术后肿块阴影有所增大,2~3月后再次植入粒子20~36粒。 
        3  讨论
        与常规外照射治疗相比,在CT和超声引导下植入I125碘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优势显著[1-3]。
        3.1125碘粒子植入的适应症
        肺癌及转移性肺癌;纵隔肿瘤;列腺癌,原发灶扩散累及重要组织,不能切除;较孤立的复发或转移瘤;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腹膜后淋巴转移等。

图片内容